右圖表示呼吸作用過程中葡萄糖分解的兩個途徑。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別存在于
A.線粒體、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
B.線粒體、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C.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
D.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濰坊市五縣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某反射弧的模式圖。為了驗證某藥物只能阻斷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而不能阻斷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下列實驗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在不放藥物時,刺激B處,觀察現象
B.藥物放在A處,刺激B處,觀察現象
C.藥物放在B處,刺激C處,觀察現象
D.藥物放在C處,刺激B處,觀察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濰坊市五縣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蛋白質工程直接操作的對象是
A.氨基酸結構 B.蛋白質空間結構 C.肽鏈結構 D.基因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體高一下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豌豆的高莖(D)對矮莖(d)為顯性,花的腋生(E)對頂生(e)為顯性。現有高莖花腋生和高莖花頂生豌豆雜交,結果如圖所示。這些雜交后代的基因型種類是
A.4種 B. 6種 C. 8種 D. 9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體高一下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水稻的非糯性(W)對糯性(w)是一對相對性狀。含W的花粉遇碘變藍,含w的花粉遇碘不變藍,把WW和ww雜交得到的F1種子播下去,長大開花后取出一個成熟的花藥,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花粉
A.全部變藍 B.全不變藍
C.1/2變藍 D.3/4變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體高一下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和功能高度統一。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卵細胞體積較大有利于和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為胚胎早期發育提供所需養料
②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相對較大,有利于提高氣體交換效率
③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有大量的線粒體,有助于物質運輸的能量供應
④哺乳動物成熟精子中細胞質較少,有利于精子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邢臺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4分,每空2分)下面為某家族白化病(皮膚中無黑色素)的遺傳系譜,請據圖回答(相關的遺傳基因用A、a表示)
(1)決定白化病的基因呈 性;第一代雙親的基因型分別為 。
(2)Ⅱ6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為 。
(3)Ⅲ10和Ⅲ11結婚(近親結婚),他們的后代患病的可能性為 。
(4)Ⅱ4的可能基因型是 ,她是雜合子的機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邢臺市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純種甜玉米和純種非甜玉米間行種植,收獲時發現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無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顯性性狀 B.非甜是顯性性狀 C.相互混雜 D.環境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南昌十所省命制高三二模沖刺生物試卷(五)(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9分) 如圖是下丘腦參與調節內環境穩態的模式圖,其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相關激素,A、B、C表示相關結構,請據圖回答:
(1)當人體缺水時,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興奮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釋放量增多的激素是[ ]________(括號內填圖中標號,其后填名稱),其作用是促進A、B _________ ,另一方面, ________ 產生渴感,調節人主動飲水,使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
(2)正常機體血液中②的含量變化對________(填圖中標號)的分泌起調節作用,此種調控機制為____________調節。
(3)某同學未吃早飯,上午第四節課感到頭暈,此時________細胞感受血糖濃度的變化,分泌胰高血糖素,該激素的靶器官主要是________,與它作用相反的激素是________。
(4)大腦皮層感知緊急信號后,通過C途徑作用于腎上腺可促進腎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時腎上腺的合成和分泌活動還受激素⑥的調節,這說明動物的各項生命活動受________的調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