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表示機體通過免疫反應清除抗原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抗體在T細胞中的核糖體上合成
B. 受抗原刺激后,T細胞和B細胞發生分化,但不發生增殖
C. 抗體能夠與相應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
D. B細胞只參與體液免疫,T細胞只參與細胞免疫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自然條件下某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模型,請回答:
(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___特征,___(填“能”或“不能” )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2)圖中曲線是反映種群數量動態變化的___模型,用該模型解釋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目的是___,以利于大熊貓種群數量的增加。
(3)圖中 A 點時種群的年齡組成為___型,A 點后種群的增長速率___(填“增大”、“減小”、“基本不變” )。
(4)提高種群的 K 值,可采用___的措施,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
(5)研究還發現田鼠繁殖能力很強,在調查統計最初的一個月內種群數量每天增加 1.47%。研究者通常采用___法估算該地區田鼠的種群數量。根據調查統計的數據構建了田鼠種群增長模型為 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個月內的生存環境條件是___,這種數量增長形式稱作___型增長。而實際上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家鼠的數量增長往往呈現出___型曲線。重復觀察統計田鼠數量,對所建立的模型進行___,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由1分子磷酸、1分子堿基和1分子a可構成化合物b,如圖所示,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
B.a是核糖或脫氧核糖,是一種五碳糖
C.若a為核糖,則m可以為尿嘧啶(U)
D.幽門螺桿菌體內含化合物m共四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方式由眾多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才得以發現。
(1)1897年,英國著名科學家謝靈頓發現在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速度比在反射弧中大,由此推測神經元之間存在著傳遞的間隙,即__________(結構)。
(2)1921年,Loewi設計了精巧的實驗,他分離出兩個蛙心,蛙心甲保留迷走神經,蛙心乙剝離神經。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①圖中任氏液是一種可以用來延長青蛙心臟在體外跳動時間、保持其他離體組織器官生理活性的液體,模擬蛙心肌細胞生活的__________。
②刺激迷走神經時,興奮部位的膜電位變化是__________。
③Loewi的實驗中,蛙心甲的心肌細胞收縮隨時間變化如下圖所示,若蛙心乙的作用結果為__________,則證實興奮從神經傳遞到肌肉,是化學物質從神經末稍釋放的結果。
(3)證實乙酰膽堿是重要的神經遞質后,20世紀70年代后期,科學家們又對乙酰膽堿受體進行相關實驗,發現乙酰膽堿的作用機理,如圖所示
由圖可知,乙酰膽堿與心肌細胞的膜受體結合,使得G蛋白分離出來的亞基活化_________后與K+離子通道蛋白結合,使其__________改變,通道打開,由于__________使心肌細胞形成新的動作電位的時間__________(填“延長”、“不變”或“縮短”),心肌收縮的__________發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是證實 DNA 作為遺傳物質的最早證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肺炎雙球菌是導致小鼠患肺炎的病原體
B. 肺炎雙球菌的活體轉化實驗證明了 DNA 是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
C. 肺炎雙球菌的離體轉化實驗證明了 DNA 是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
D. 粗糙型( R)菌株是唯一能夠引起敗血病或肺炎的菌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開展酵母菌培養實驗,如圖是搖瓶培養中酵母菌種群變化曲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培養初期,酵母菌因種內競爭強而生長緩慢
B. 轉速150r/min時,預測種群增長曲線呈“S”型
C. 該實驗中,酵母菌計數時先滴酵母菌培養液,再蓋蓋玻片
D. 培養后期,酵母菌的呼吸場所由胞外轉為胞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黃色公鼠a分別與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幾次產仔中,母鼠b產仔為9黑6黃,母鼠c產的仔全為黑色。那么親本a、b、c中為純合子的是( )
A.b和cB.a和cC.a和bD.只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