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用新鮮的果醋為實驗材料分離純化醋酸菌。分離純化用的固體培養基中因含有碳酸鈣而不透明,醋酸菌產生的醋酸能夠溶解培養基中的碳酸鈣。回答下列問題:
(1)醋酸菌是一種好氧細菌,當氧氣充足時,醋酸菌能夠將乙醇變為_______、最終變為醋酸,醋酸菌在變酸的酒的表面大量繁殖會形成______________。
(2)分離純化醋酸菌時,首先讓新鮮果醋經過濾膜,如圖甲所示,圖中濾膜的孔徑應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醋酸菌,將濾膜貼于醋酸菌的分離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觀察菌落形態和透明圈大小。
(3)圖乙兩個平板中能夠表現該方法得到的培養結果的是圖_____,經觀察發現,在平板上不同菌落的形態和透明圈大小都存在明顯差異原因是___________。
(4)為獲得產酸能力強的醋酸菌,應選擇透明圈_______(填“大”或“小”)的菌落進行進一步的分離純化操作。此時可以用________挑取部分菌株,在固體培養基上進行連續劃線操作。
(5)由于研究的醋酸菌帶有一定的未知性,因此要注意進行規范的無菌操作,實驗后一定要洗手,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乙醛 菌膜 小于 B 菌種存在差異 透明圈大 接種環 致病微生物感染操作者
【解析】試題分析:分析甲圖可知,實驗將待測水樣進行過濾,得到的濾膜進行微生物培養,因此水中的大腸桿菌應留在濾膜上,則濾膜上小孔的直徑大小需要控制。分析圖乙:A圖采用的是平板劃線法,B圖是一個平板經培養后的菌落分布,可見其采用的是稀釋涂布平板法。
(1)醋酸菌對氧氣的含量特別敏感,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進一步轉變為醋酸。醋酸菌在變酸的酒的表面大量繁殖會形成菌膜。
(2)分析圖解可知,實驗將待測水樣進行過濾,得到的濾膜進行微生物培養,因此水中的醋酸菌應留在濾膜上,即圖甲中濾膜的孔徑應小于醋酸菌。
(3)由甲圖可知,該接種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因此結果的是圖B,經觀察發現,在平板上不同菌落的形態和透明圈大小都存在明顯差異原因是菌種存在差異。
(4)醋酸菌產生的酸,能分解培養基中的碳酸鈣,從而形成透明圈,因此醋酸菌產酸能力大小與透明圈成正相關,因此為獲得產酸能力強的醋酸菌,應選擇透明圈大的菌落進行進一步的分離純化操作。連續劃線操作屬于平板劃線法接種,所用的接種工具為接種環。
(5)由于醋酸菌帶有一定的未知性,因此實驗后一定要洗手,目的是防止致病微生物感染操作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寨卡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一條單鏈RNA,可以作為模板翻譯出衣殼蛋白等(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物質N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B. 物質M的合成過程還需要其他RNA參與
C. ①②③過程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 全部過程受細胞核DNA分子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果蠅是遺傳學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其性別決定類型為XY型。已知果蠅棒狀眼(B)對正常眼(b)為顯性,請回答下列問題:
(1)某些果蠅棒狀眼性狀的出現,是因為其體內的棒狀眼基因具有______的功能,該功能通過轉錄和翻譯實現。翻譯過程需要特異性識別氨基酸的______作為運載工具。
(2)某基因型為XBXb的果蠅受精卵,第一次有絲分裂形成的兩個子細胞一個正常,另一個丟失了一條X染色體,導致該受精卵發育成一個左側軀體正常而右側軀體為雄性(X0型為雄性)的嵌合體,則該嵌合體果蠅右眼性狀為______。
(3)研究發現某表現型正常的果蠅種群基因庫中存在隱性致死突變基因(胚胎致死)。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棒狀眼雌果蠅CIB品系XeBXb,其細胞中的一條X染色體上攜帶隱性致死基因e,且該基因與棒狀眼基因B完全連鎖(不發生交叉互換),如圖所示。e在純合(XeBXeB、XeBY)時能使胚胎致死,此外無其他遺傳效應。為檢測經相關射線輻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蠅甲產生的精子中X 染色體上是否發生了其他隱性致死突變(純合時致死,不考慮兩種隱性致死突變間的相互作用),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雄果蠅甲與CIB品系雌果蠅交配,得到F1。
②在F1中選取大量棒狀眼雌果蠅,與多個正常眼且細胞未發生致死突變的雄果蠅進行雜交,統計F2的雌雄數量比。
預期結果和結論:
如果F2中雌雄比例為_____,則經輻射處理的雄果蠅甲產生的精子中X染色體上未發生其他隱性致死突變;如果F2中全為_____(填“雌”或“雄”)果蠅,則經輻射處理的雄果蠅甲產生的精子中X染色體上發生了其他隱性致死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為豌豆花發育的歷程。甲、乙、丙、丁四個生物興趣小組均選用基因型為Aa的豌豆為材料進行遺傳學實驗,他們分別采取了連續自交、隨機交配、連續自交并逐代淘汰隱性個體、隨機交配并逐代淘汰隱性個體四種實驗方案,然后將實驗結果中各代Aa的基因型頻率繪制成曲線如圖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豌豆是優良的遺傳學實驗材料,因為自然條件下嚴格______________,都為純種;也因為這樣,乙、丁兩個小組為了實現實驗目的,需要在______________(填圖l中字母或標號)之前對實驗豌豆花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處理。
(2)甲組的實驗結果是圖2中的曲線_________,丁組的實驗結果是圖2中的曲線_______。
(3)_______組中各代子代中A和a的基因頻率始終相等。
(4)丁組因為工作疏忽,沒有及時淘汰F2中的隱性個體,則他們統計得到的F3實驗結果誤差值約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1表示一個人工白楊林中層食物網簡圖。苔類、物種C、G和I生活于白楊樹中層的樹枝表面,物種A、E和F則在白楊林中部來回飛動尋找食物。物種A的食物中各種類所占比例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圖1中共有7條食物鏈
B. 圖1中只有I、D、A是次級消費者
C. 若除去全部物種A后,物種C、E和F數量將大量增加
D. 若物種E突然大量減少,則一段時間內A的數量可能無明顯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是“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操作過程,洋蔥鱗片葉內表皮容易撕取,但內表皮無色透明,實驗效果不理想。甲、乙兩個研究性興趣小組分別利用伊紅溶液和中性紅溶液兩種不同的染色劑進行實驗。已知伊紅是植物細胞不吸收的紅色染料,而中性紅能被植物活細胞吸收并進入液泡,死細胞用中性紅染色后,不產生液泡著色現象,但可使細胞核染色。圖2、圖3和圖4是興趣小組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洋蔥內表皮細胞的________溶液濃度時,發生質壁分離。圖1中步驟B用顯微鏡觀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甲組將伊紅加入到蔗糖溶液中進行實驗,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最可能的是圖_______(填數字),紅色區域的邊緣是原生質層中的______________結構。
(3)乙組先用0.03%的中性紅溶液對內表皮進行染色,清水漂洗后進行圖1所示實驗,觀察結果如圖3所示,其中I所指空白處的物質是____________,細胞的細胞核被著色,而其他結構沒有著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換用一定濃度的KNO3溶液重復該實驗,發現在沒有將溶液置換成清水的情況下,質壁分離的細胞發生了自動復原現象。試分析其自動復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回答下列有關蛋白質的問題:
(1)下圖為腦啡肽的結構簡式,據圖回答:
①腦啡肽是由5個氨基酸失去4分子的水形成的,這樣的反應叫________。該化合物中有________個羧基。
②腦啡肽分子是由________種氨基酸形成的,造成氨基酸種類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些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非常復雜,高溫、X射線、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等會引起蛋白質變性,其原因主要是蛋白質的________遭到破壞。
(3)現有800個氨基酸,其中氨基總數為810個,羧基總數為808個,由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條肽鏈的蛋白質,共有________個肽鍵和________個氨基,至少含有的O個數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