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列關于生物學實驗,正確的是
A.探究不同類型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的實驗,取樣器大小是無關變量,使用不同的取樣器會得到相同的結論
B.DNA溶于酒精溶液,而細胞中的蛋白質不溶于酒精溶液,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將DNA與蛋白質進一步分離
C.在稀釋的蛋清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搖勻,可看到溶液變磚紅色
D.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結果中,黃綠色色帶距離點樣處最近,表明葉綠素b在層析液中含量最少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9、科技人員選取某地同一自然條件下三種不同類型的茶園,進行物種豐富度的調查,結果如圖。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A.純茶園物種變化幅度最小,不易產生暴發性蟲害
B.杉茶間作園各物種的種群密度在10月份時最大
C.人類生產活動不會改變茶園的群落結構
D.梨茶間作園的營養結構在6月份時最為復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1.假設科學家通過轉基因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X染色體隱性遺傳)患者的造血干細胞進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復正常。如果該女性與一正常男性結婚,他們的子女表現型為
A.兒子、女兒全部正常
B.兒子、女兒中各有一半正常
C.兒子全部患病、女兒全部正常
D.兒子全部正常、女兒全部患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右圖表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形態變化,由圖分析可知
A.甲→乙的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B.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通常在丙時期
C.丙→戊的過程中可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D.戊階段細胞中染色體數是DNA分子數的兩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1.(14分)下圖示我國南方比較常見的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不考慮人工投入的情況下,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總初級生產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們將蠶沙(蠶的糞便)投入魚塘,被魚等水生生物食用,蠶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屬于第________________營養級。
(2)魚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機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后可作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樹。
(3)建立該人工生態系統的目的是實現對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與種植單一作物的農田相比,該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
(4)建立該生態系統遵循的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下列關于可遺傳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誘變是定向的
B.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C.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交叉互換,可導致基因重組
D.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可導致染色體上基因中的堿基對排列順序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下列關于人體內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脂質不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
B.基因中的堿基有C、G、A、T、U
C.核酸是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
D.胰島素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元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8.下圖所示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A.圖中A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C.圖中B表示地理隔離,它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D.圖中C表示生殖隔離,指兩種生物不能雜交產生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3.如圖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某種地雀在1975~1978年間種群喙的平均長度的變化和該地區種子(該種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變化。研究表明,喙長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種子,喙短的地雀僅能吃不硬的種子。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喙長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種子的差異,屬于兩個物種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間,由于經常啄食硬度較大的種子導致地雀喙長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長在2~3年間增加是種子硬度對其進行選擇的結果
D.根據調查結果,可以預測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長會迅速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