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HIV SARS病毒 | B. | 毛霉 硝化細菌 | C. | 酵母菌 乳酸菌 | D. | 大腸桿菌 藍藻 |
分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綠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及動、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藍藻(如顫藻、發(fā)菜、念珠藻)、細菌(如乳酸菌、硝化細菌、大腸桿菌等)、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
病毒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 解:A、HIV和SARS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A錯誤;
B、毛霉是一種真菌,屬于真核生物,B錯誤;
C、酵母菌是一種真菌,屬于真核生物,C錯誤;
D、大腸桿菌和藍藻都屬于原核生物,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種類,對于此類試題,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屬的類別,特別是原核生物,包括藍藻、細菌、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其中對于細菌的判斷,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桿”、“球”、“螺旋”和“弧”等字樣的都為細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丙、丁 | B. | 乙、丙 | C. | 甲、丁 | D. | 甲、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種群 | B. | 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 | ||
C. | 生態(tài)系統(tǒng)、群落、種群 | D. | 種群、生態(tài)傳統(tǒng)、群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花藥離體培養(yǎng)的理論依據(jù)是細胞的全能性 | |
B. | 用秋水仙素處理綠色幼苗,可以獲得純合子 | |
C. | 用γ射線照射單倍體幼苗,誘發(fā)的基因突變是定向的 | |
D. | 用除草劑噴灑單倍體幼苗,保持綠色的部分具有抗該除草劑的能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⑥過程是動物育種則可用射線處理幼年動物 | |
B. | ①、②、③育種過程可加速農(nóng)作物進化,但不產(chǎn)生新物種 | |
C. | ⑤過程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種子獲得純合品種 | |
D. | 若⑦過程采用低溫處理,低溫可抑制著絲點的分裂導(dǎo)致染色體加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含少量DNA的是①和③ | B. | 4種結(jié)構(gòu)都具有膜結(jié)構(gòu) | ||
C. | 該細胞可能是低等植物細胞 | D. | ②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guā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廣東江門市高三9月月考試卷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別免疫3只同種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測定各小鼠血清抗體的效價(能檢測出抗原抗體反應(yīng)的血清最大稀釋倍數(shù)),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
若要制備雜交瘤細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為40條),并將該細胞與體外培養(yǎng)的小鼠骨髓瘤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為60條)按一定比例加入試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誘導(dǎo)細胞融合,經(jīng)篩選培養(yǎng)及抗體檢測,得到不斷分泌抗A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回答下列問題:
(1)制備融合所需的B淋巴細胞時,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體效價需達到16000以上,則小鼠最少需要經(jīng)過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達到要求的X、Y、Z這3只免疫小鼠中,最適合用于制備B淋巴細胞的是 小鼠,理由是 。
(2)細胞融合實驗完成后,融合體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細胞和雜交廇細胞外,可能還有 ,體系中出現(xiàn)多種類型細胞的原因是 。
(3)雜交瘤細胞中有 個細胞核,染色體數(shù)目最多是 條。
(4)未融合的B淋巴細胞經(jīng)過多次傳代培養(yǎng)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