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微生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下列關于土壤微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只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B.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進行固氮作用,因而其是自養生物
C.秸稈中的化學能經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后被生產者吸收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細菌是自養生物,因而其不屬于分解者
【答案】D
【解析】
1、生態系統的成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2、土壤微生物包括大量的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等,在這些微生物中自養型的微生物,如藍藻、硝化細菌等可進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屬于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屬于分解者,還有少量寄生于植物和土壤動物的微生物屬于消費者。
A、土壤微生物可以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固氮作用等參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A錯誤;
B、與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進行固氮作用,但不能自己將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為異養生物,B錯誤;
C、秸稈中的化學能不能被農作物再吸收利用,C錯誤;
D、土壤中的硝化細菌是自養生物,屬于生產者,D正確。
故選D。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自由交配的昆蟲種群存在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3種體色,分別為深色(AA)中間色(Aa)淺色(aa),它們在幼年期被天敵捕食的概率分別為40%、40%、80%。若第一代種群中只有中間色個體,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對該種群分析正確的是( )
A.第二代種群剛孵化的個體中深色個體的比例為1/3
B.第二代種群成年個體中淺色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10
C.第二代種群成年個體中A基因的頻率為40%
D.若干年后,該種昆蟲一定會進化為新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和結構單位
②基因也能復制
③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它們是一一對應關系
④基因在DNA雙鏈上成對存在
⑤它的化學結構很穩定,不會發生變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⑤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一項不是自然選擇對生物進化的作用( )
A.自然選擇作用于生物的變異,使有利的變異得到保存,不利的變異被淘汰
B.自然選擇使生物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C.自然選擇使生物的變異發生定向改變
D.自然選擇是新生物類型形成的基本條件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減數第二次分裂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
B. 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來源
C. 二倍體水稻的花藥經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水稻的過程就是單倍體育種
D. 三倍體無籽西瓜的無籽性狀不能遺傳給下一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RNA分類、分布及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RNA并不全是單鏈結構
B.tRNA相對分子質量比mRNA和rRNA小
C.細胞質中沒有mRNA
D.rRNA可與蛋白質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長素發現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達爾文的實驗證明單側光照使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影響并運輸到伸長區,使背光側比向光側生長快而出現向光彎曲。
B.詹森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C.拜爾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D.溫特借助瓊脂塊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影響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態系統營養結構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B.生態系統除了自然生態系統以外,還有人工生態系統
C.食物鏈和食物網反映的都是各生物之間的營養關系
D.分解者分解動植物遺體釋放出來的物質,不可能被綠色植物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1)生長素不直接參與________,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________的過程。
(2)生長素具有________。其表現為既能________,也能________;既能________,也能________;既能________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頂端優勢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在________芽,使側芽生長素濃度________,抑制了________的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