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圖1:甲是無機環境、乙是生產者、丙代表各級消費者,丁代表分解者.①⑥⑦為呼吸作用,②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⑤是捕食關系.④是流向分解者的殘枝敗葉、尸體糞便等.
分析圖2,y表示一個外來干擾使之偏離這一范圍的大小,偏離的大小可以作為抵抗力穩定性的量指標,偏離大說明抵抗力穩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穩定性強.x可以表示恢復到原狀態所需的時間:x越大,表示恢復力穩定性越弱;反之,恢復力穩定性強.
解答 解:(1)食物鏈都是抑生產者為起點的,在乙→A→B→D,乙→A→D兩條食物鏈中,D分別為第四、第三營養級.若由于某種原因造成了生物B滅絕,則D的營養級降低,短期內D的數量增加.
(2)呼吸作用中大部分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圖1中能量流動形式為熱能的箭頭是①⑥⑦,②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箭頭代表的能量流動形式是光能和化學能,最高營養級獲取能量最少時按能量傳遞效率10%計算: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9.8×109kJ,A同化能量最少為9.8×108kJ,第三營養級生物B、C同化能量最少為9.8×107kJ,又因為C同化的能量是2.1×107kJ,則B同化能量為7.7×107kJ,第四營養級D至少同化能量為7.7×106kJ.
(3)與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相比,溫帶草原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要差,恢復力穩定性要大,故y值要更大,x值要更小.
(4)若圖2表示生態系統中某一種昆蟲在使用農藥前后的種群數量變化,使用農藥實質上是選擇抗藥性基因,淘汰掉不抗藥性基因,選擇的結果會使得抗藥性基因頻率上升,故則A處與B處相比,抗性基因頻率較高的是B,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到B,抗藥性基因頻率上升,不抗藥性基因頻率下降,故該昆蟲種群發生了進化.
故答案為:
(1)三、四 增加
(2)①⑥⑦光能和化學能 7.7×106
(3)抵抗力 大 小
(4)B 是
點評 本題考查物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培養了學生分析圖形、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⑥過程可表述為:體內細胞可與外界環境直接進行物質交換 | |
B. | ①須通過消化和循環系統才能完成,②須通過呼吸和循環系統才能完成 | |
C. | 細胞與內環境交換的④為養料和氧氣 | |
D. | 人體的內環境即細胞外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③和④過程所需的原料相同 | |
B. | 在線粒體中可發生②、③、⑤ | |
C. | 在硝化細菌中可發生①、⑤過程 | |
D. | ⑤過程中,核糖體上會形成1個tRNA的結合位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女方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數排卵;男方將精子獲能處理后,直接在獲能液中完成體外受精 | |
B. | 顯微鏡鏡檢,當觀察到卵細胞膜和透明帶的間隙中出現三個極體時,說明卵子已成功受精 | |
C. | 取囊胚的滋養層細胞進行基因型檢測,篩選出隱性純合子的胚胎 | |
D. | 將胚胎培養至囊胚期后再移植到女方子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基因型為Aa的小麥產生雌雄配子的比例相等 | |
B. | 經選擇后的每代群體中的基因型頻率都發生改變 | |
C. | 雜合子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是基因重組的結果 | |
D. | 基因型為Aa的小麥經花藥離體培養后可獲得穩定遺傳的抗病品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催產素一定含有C、H、O、N四種元素 | |
B. | 孤獨癥患者直接口服適量催產素可以有效地緩解癥狀 | |
C. | 下丘腦中的細胞都只能分泌激素,不能傳導興奮 | |
D. | 催產素參與的調節過程具有作用范圍比較局限、作用時間比較長等特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高考大聯考(一)【江蘇卷】 題型:
促黑素細胞激素(MSH)是腺垂體分泌的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刺激黑色素細胞內的酪氨酸轉化為黑色素,導致皮膚和毛發顏色加深。MSH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腦促黑素釋放因子(MRF)和促黑素抑制因子(MIF)的調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RF和MIF的靶器官是腺垂體
B.腺垂體受損,可能導致頭發變白
C.血液中MSH濃度升高時可以抑制腺垂體MSH的分泌屬于負反饋調節
D.造成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MSH含量過少以致無法刺激酪氨酸轉化為黑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