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染色體的形成和消失不同 | B. | 紡錘體的形成不同 | ||
C. | DNA的復制不同 | D. | 中期的特點不同 |
分析 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異同:
植物細胞 | 動物細胞 | ||
間期 | 相同點 | 染色體復制(蛋白質合成和DNA的復制) | |
前期 | 相同點 | 核仁、核膜消失,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 | |
不同點 | 由細胞兩極發紡錘絲形成紡錘體 | 已復制的兩中心體分別移向兩極,周圍發出星射,形成紡錘體 | |
中期 | 相同點 | 染色體的著絲點,連在兩極的紡錘絲上,位于細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 |
后期 | 相同點 | 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變為染色體,染色單體為0,染色體加倍 | |
末期 | 不同點 | 赤道板出現細胞板,擴展形成新細胞壁,并把細胞分為兩個. | 細胞中部出現細胞內陷,把細胞質隘裂為二,形成兩個子細胞 |
相同點 | 紡錘體、染色體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現 |
解答 解:A、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都有前期染色體的螺旋化和末期解螺旋,A錯誤;
B、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不同主要發生在前期和末期:(1)前期紡錘體的形成不同:動物細胞中紡錘體是由中心體發出星射線形成的,而植物細胞中紡錘體是由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的;(2)末期細胞質的分開方式不同:動物細胞中部出現細胞內陷,把細胞質隘裂為二,形成兩個子細胞,而植物赤道板出現細胞板,擴展形成新細胞壁,并把細胞分為兩個,B正確;
C、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都有間期DNA的復制和末期DNA的分配,C錯誤;
D、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中期都是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形態固定,數目清晰,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點,要求考生識記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點,明確兩者的區別在于前期和末期,再選出正確的答案,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所選實驗材料是否為純合子 | |
B. | 是否嚴格遵守實驗操作流程和統計分析方法 | |
C. | 所選相對性狀是否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 |
D. | 所選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否易于區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海南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秋•海南校級期末)組成生物體最基本的元素和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別是( )
A.C和水 B.O和水
C.H和蛋白質 D.C和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控制雌貓和雄貓體色的基因型分別各有3種 | |
B. | 兩只玳瑁色雌、雄貓的雜交后代中玳瑁貓占50% | |
C. | 只有黑貓和黃貓雜交,才能最大比例獲得玳瑁貓 | |
D. | 這持續高效地繁育玳瑁貓,應逐代淘汰其他體色的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先研究一對相對性狀,后研究多對相對性狀 | |
B. | 選用豌豆做實驗材料 | |
C. | 先研究基因行為變化,后研究性狀分離現象 | |
D. | 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可以在DNA的任何部位切割 | |
B. | DNA連接酶和運載體是構建重組質粒必需的工具酶 | |
C. | DNA連接酶在連接DNA片段時形成磷酸二酯鍵 | |
D. | 質粒是廣泛存在于細菌細胞質中的一種顆粒狀的細胞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3時刻該種小型淡水魚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 | |
B. | 該種魚在新湖泊中的環境容納量為t2時該魚數量的兩倍 | |
C. | t4時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環境中逐漸消失 | |
D. | 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的環境中呈“J”型增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