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體上,該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經BclI酶切后,可產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圖1,bp表示堿基對),據此可進行基因診斷。圖2為某家庭該病的遺傳系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 I酶切位點的消失是堿基序列改變的結果 |
B.II-1的基因診斷中只出現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來自母親 |
C.II-2的基因診斷中出現142bp、99bp和43bp三個片段,其基因型為XHXh |
D.II-3的丈夫表現型正常,其兒子的基因診斷中出現142bp片段的概率為1/2 |
D
解析試題分析:H基因經Bcl I酶切后可產生99bp和43bp二個片段,而h基因經Bcl I酶切后只產生142bp的一個片段,說明h基因中沒有Bcl I酶的識別序列和酶切位點,是堿基序列改變的結果;II-1的基因診斷中只出現142bp片段,說明其只有h基因,h位于X染色體上,所以其致病基因來自母親;II-2的基因診斷中出現142bp、99bp和43bp三個片段,說明其既有H基因又有h基因,基因型應為XHXh;II-3的丈夫表現型正常,基因型為XHY,II-3的基因型為1/2XHXH和1/2XHXh,兒子的基因診斷中出現142bp片段(即基因型為XhY)的概率為1/4。
考點:本題考查基因的酶和切遺傳病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酶和細胞的固定化研究及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用海藻酸鈉固定酵母細胞的方法屬于物理吸附法 |
B.用化學結合法固定化酶不會對其活性產生影響 |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催化反應的底物都可以是大分子 |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都可反復使用,催化反應的速率會受環境影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
B.垂體細胞中生長激素基因表達時其它基因則不表達 |
C.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
D.干細胞是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人體免疫的部分過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某物質”可能是淋巴因子 |
B.M細胞被同種抗原再次刺激時,能增殖分化成E細胞 |
C.E細胞接觸被抗原入侵的靶細胞,導致靶細胞裂解 |
D.人乳頭瘤病毒侵入人體后,也需要該免疫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高中生物有關實驗操作或實驗現象,敘述錯誤的是
A.圖甲是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圖像,若要看清分裂期的細胞,應將裝片適當右移 |
B.圖乙是觀察黑藻細胞的細胞質流動的圖像,可用葉綠體作為參照物 |
C.圖丙是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及其復原實驗,在兩次高倍鏡觀察之間時間不宜停留過長 |
D.圖丙中用低倍鏡觀察不到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分別敘述了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其中正確的是( )
A.四分體時期發生的交叉互換和單倍體育種原理 |
B.染色體上出現了人工重組的外源基因和結核桿菌的染色體數目增加 |
C.貓叫綜合征發生的原因和伸舌樣癡呆發生的原因 |
D.染色體的長度變化和染色體組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裝片的制作流程為
A.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 B.漂洗→解離→染色→制片 |
C.染色→解離→漂洗→制片 | D.染色→漂洗→解離→制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學家把蟑螂放在實驗室里,人為地將實驗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顛倒,大約經過一個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時間活動(盡管實際上是白天),這種現象不能說明( )
A.動物能感受晝夜節律信息 |
B.光照時間長短對生物活動會造成一定影響 |
C.信息傳遞可以影響動物的行為 |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種群增長曲線最終呈“S”型 |
B.達到K值時種群增長率為零 |
C.種群增長受自身密度的影響 |
D.種群的增長速率逐步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