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以秸稈為原料制備某種聚酯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路線: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X的化學式為C4H6O4
B.Y分子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
C.生成聚酯Z的反應類型為加聚反應
D.制備聚酯Z,消耗Y和1,4-丁二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各說法中,正確的是
A.ΔH>0表示放熱反應,ΔH<0表示吸熱反應
B.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只表示物質的量,可以是分數
C.已知C(s)+O2(g)=CO(g) ΔH=-110.5kJ·mol-1,說明碳的燃燒熱為110.5kJ·mol-1
D.1molH2與0.5molO2反應放出的熱就是H2的燃燒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6.2克某有機物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其產物(100 ℃)依次通過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全部被吸收后,洗氣瓶的質量增加5.4克,干燥管的質量增加8.8克。
(1)計算確定該有機物的最簡式。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條件下,若該有機物蒸氣相對氫氣的密度為31,計算確定該有機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氨氣是一種重要的物質,可用于制取化肥和硝酸等。已知H-H鍵、N-H鍵、N≡N鍵的鍵能分別是436kJ/mol、391kJ/mol、946kJ/mol。
(1)寫出合成氨的熱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生成1 mol NH3需要吸收或放出_______ kJ的熱量。
(2)當合成氨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外界條件不改變N2、H2和NH3的量
,反應速率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t1時引起平衡移動的條件可能是_______。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時間是________。
(3)溫度為T0C時,將2a molH2和a molN2放入0.5L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測得N2的轉化率為50%,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_________。
(4)已知373K時,可逆反應平衡常數為K=0.12,若某時刻時,測得c(N2)=1 mol/L,c(H2)=3 mol/L,c(NH3)=2 mol/L,此時可逆反應_________。
A.向正方向進行 B.向逆方向進行 C處于平衡狀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常溫下的一密閉容器中事先放入1.56g過氧化鈉,然后再通入乙烷與氧氣的混合氣體,用電火花引爆,直至反應完全為止,恢復到原溫度,容器內壓強近似為零。
(1)相同條件下,通入的氣體氧氣和乙烷的體積比是多少?_____
(2)通入氧氣的質量最大應是多少?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上制備有機氟化劑的反應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aF既不做氧化劑也不做還原劑,為氧化產物
B.與
兩種物質中的氯元素化合價不同
C.還原劑與氧化劑物質的量之比為2:1
D.屬于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某課外活動小組在進行探究乙醇性質實驗時遇到的問題,請你幫助解決。
(1)在做乙醇與鈉反應的實驗時,把一小塊鈉緩慢放入裝有乙醇的試管內,與鈉和水反應相比有所不同:①鈉沒有熔化成小球;②鈉先沉在試管底;③反應后逐漸浮起。小組同學進行討論,前兩點現象解釋達成共識。請說出你的看法:
①鈉沒有熔化成小球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
②鈉先沉在試管底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點現象解釋存在爭議,活動小組的同學形成兩種意見:a生成的氫氣產生浮力所致;b生成的乙醇鈉增大了溶液的密度所致。請你設計一個實驗驗證a和b說法的合理_________
(2)在做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中,某同學有個意外發現: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銅絲觀察到銅絲表面變黑;當銅絲接近燈芯,變黑的銅絲又恢復原來的紅色。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上述變化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M、W、X、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W原子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它們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新型電池的電極材料,結構如圖所示,化合物中除外其它原子均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的單質通常保存在煤油中B.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一元弱酸
C.簡單氣態氫化物穩定性X>YD.上述五種元素中Z的電負性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條件下,反應室(容積恒定為2 L)中有反應:A(g)+2B(g)=C(g)。
(1)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反應中A與B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1∶2
B.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不再變化
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D.2v正(A)=v逆(B)
(2)1 mol A(g)與2 mol B(g)在催化劑作用下在反應室反應生成C(g),A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p1________(填“<”、“>”或“=”,下同)p2,正反應的ΔH________0。
②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c(C)/c(A)增大的是________。
A.升高溫度 B.恒溫恒容再充入A
C.恒溫恒容再充入B D.恒溫恒容再充入1 mol C
(3)100 ℃時將1 mol A和2 mol B通入反應室,保持溫度不變,10 min末C(g)的濃度為0.05 mol·L-1,則10 min末B的轉化率為________,此時v正_______v逆(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