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沖刺非選擇題增分專練 綜合實驗設計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學習小組設計下圖實驗裝置(夾持裝置略去)制備Cl2,并探究氯氣的相關性質。
(1)若A裝置中固體藥品為KClO3,則反應中每生成1 mol Cl2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mol。
(2)裝置B既能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還能檢測實驗過程中裝置C是否發生堵塞。若C中發生堵塞,則B中將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C的作用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Ⅰ處是濕潤的有色布條,則Ⅱ、Ⅲ處應加入的物質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4)設計裝置D、E的目的是比較氯、溴、碘的非金屬性。請簡述能說明氯、溴、碘非金屬性強弱的實驗操作及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用化學方程式說明裝置F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同學提出,裝置F中的試劑可改用足量的Na2SO3溶液,乙同學認真思考后認為此法不可行。請用離子方程式解釋乙認為不可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沖刺非選擇題增分專練 綜合實驗設計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無水FeCl3呈棕紅色,極易潮解,100℃左右時升華,工業上常用作有機合成催化劑。實驗室可用下列裝置(夾持儀器略去)制備并收集無水FeCl3。
請回答:
(1)裝置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F中所加的試劑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導管b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裝置B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時應先點燃A處的酒精燈,反應一會兒后,再點燃D處的酒精燈,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應結束后,拆卸裝置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為檢驗所得產品中是否含有FeCl2,可進行如下實驗:取E中收集的產物少許,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種試劑,該試劑為________(填序號)。
①Fe粉 ②KSCN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沖刺非選擇題增分專練 綜合實驗設計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實驗室用銅制取硫酸銅,將適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銅粉與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熱使之反應完全,通過蒸發、結晶得到硫酸銅晶體。
(1)為了節約原料,硫酸和硝酸的最佳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 ;為了吸收該反應中產生的尾氣,可選擇的最佳裝置是________(填序號)。
(2)為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如下 設計。
方案1:以空氣為氧化劑。將銅粉在儀器N中反復灼燒,使銅與空氣充分反應生成氧化銅,再使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
方案2:將空氣或氧氣直接通入到銅粉與烯硫酸的混合物中,發現在常溫下幾乎不反應。向反應液中加少量FeSO4,再通入空氣或氧氣,即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銅。反應完全后,加入物質甲調節pH,鐵元素全部轉化為Fe(OH)3沉淀(一般當鐵離子的濃度下降到10-5mol·L-1時,就認為沉淀完全),然后過濾、濃縮、結晶。
(已知:常溫下,Ksp[Cu(OH)2]=10-22,Ksp[Fe(OH)3]=10-38)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方案1中儀器N的名稱是________。
②方案2中為了使鐵元素全部沉淀,應調節pH至少為________。
③方案2中甲物質可選用________(填序號)。
A.CaO B.NaOH C.CuCO3 D.Cu2(OH)2CO3 E.Fe2(SO4)3
④方案2反應中加入少量FeSO4可加速銅的氧化,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沖刺非選擇題增分專練 綜合實驗設計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正三價鐵元素有一定的氧化性,FeCl3溶液吸收一定量SO2后溶液顏色發生變化。
(1)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H+,OH-,H2O外,溶液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有________。
A.Fe2+ B.Fe3+ C.Cl- D.SO42— E.H2SO3
(3)對還不能確定的微粒存在情況提出合理的假設:
假設1:只存在Fe3+;
假設2:只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寫出實驗步驟以及預期現象和結論。
限選實驗試劑:3 mol·L-1H2SO4,1 mol·L-1NaOH,0.01 mol·L-1KMnO4,
20%KSCN,3%H2O2,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試液、品紅溶液。
實驗步驟 | 預期現象和結論 |
步驟1: |
|
步驟2: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沖刺非選擇題增分專練 綜合實驗設計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研究小組利用如圖裝置探究溫度對CO還原Fe2O3的影響(固定裝置略)。
(1)MgCO3的分解產物為________。
(2)裝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處理尾氣的方法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研究小組分為兩組,按如圖裝置進行對比實驗,甲組用酒精燈、乙組用酒精噴燈對裝置D加熱,反應產物均為黑色粉末(純凈物)。兩組分別用產物進行以下實驗:
(已知:Fe2+與K3[Fe(CN)6]反應產生藍色沉淀)。
步驟 | 操作 | 甲組現象 | 乙組現象 |
1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鹽酸 | 溶解,無氣泡 | 溶解,有氣泡 |
2 | 取步驟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 藍色沉淀 | 藍色沉淀 |
3 | 取步驟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 變紅 | 無現象 |
4 | 向步驟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 紅色褪去 | 先變紅,后褪色 |
①乙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
②甲組步驟1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組步驟4中,溶液變紅的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驗證方法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從實驗安全考慮,題圖裝置還可采取的改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沖刺非選擇題增分專練 綜合實驗設計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小組取一定質量的FeSO4固體,利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 | 實驗過程 | 實現現象 |
① | 通入一段時間N2,加熱 | A中固體變為紅棕色,B中有白色沉淀,D試管中有無色液體 |
② | 用帶有火星的木條靠近裝置D的導管口 | 木條復燃 |
③ | 充分反應,停止加熱,冷卻后,取A中固體,加鹽酸 | 固體溶解,溶液呈黃色 |
④ | 將③所得溶液滴入D試管中 | 溶液變為淺綠色 |
已知:SO2熔點-72℃,沸點-10℃;SO3熔點16.8℃,沸點44.8 ℃。
(1)實驗③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過程除產生使木條復燃的氣體外,僅由A中固體顏色變化推測,還一定有________氣體,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學依據B中的現象,認為FeSO4分解一定有SO3生成。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學方程式解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沖刺非選擇題增分專練 綜合實驗設計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資料顯示:鎂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探究反應原理并驗證產物。
(1)提出假設
實驗Ⅰ:用砂紙擦去鎂條表面氧化膜,將其放入盛有適量滴有酚酞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試管中,迅速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淺紅變紅。
該同學對反應中產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測:
猜測1:白色不溶物可能為________;
猜測2:白色不溶物可能為MgCO3;
猜測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堿式碳酸鎂[xMgCO3·yMg(OH)2]。
(2)設計定性實驗確定產物并驗證猜測:
實驗序號 | 實驗 | 實驗現象 | 結論 |
實驗Ⅱ | 將實驗 Ⅰ 中收 集到的氣體點燃 | 能安靜燃燒、產 生淡藍色火焰 | 氣體成分為 __①__ |
實驗Ⅲ | 取實驗 Ⅰ 中的白 色不溶物,洗滌, 加入足量__②__ | __③__ |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MgCO3 |
實驗Ⅳ | 取實驗 Ⅰ 中的澄 清液,向其中加入 少量CaCl2稀溶液 | 產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存在__④__ |
(3)為進一步確定實驗Ⅰ的產物,設計定量實驗方案,如圖所示:
稱取實驗Ⅰ中所得干燥、純凈的白色不溶物22.6 g,充分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并使分解產生的氣體全部進入裝置A和B中。實驗前后裝置A增重1.8 g,裝置B增重8.8 g,試確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結合化學用語和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Mg和飽和NaHCO3溶液反應產生大量氣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10常見非金屬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福島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質131I和127I互為同位素,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B.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廢氣中含有大量SO2,造成大氣污染,從而使雨水的pH=5.6,形成酸雨
C.大量排放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的一個重要原因
D.高純度的二氧化硅廣泛用于制作光導纖維,光導纖維遇強堿會“斷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10常見非金屬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銅粉,銅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體,銅粉仍不溶解
B.某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該氣體的水溶液一定顯堿性
C.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4H2O
D.HNO3→NO→NO2,以上各步變化均能通過一步實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10常見非金屬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物質間紛繁復雜的轉化關系是化學的魅力所在,下列選項中物質的轉化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實現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