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0-15h內,催化劑Ⅱ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劑Ⅰ效果好 | |
B. | 反應開始后的30h內,第Ⅰ種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吸收的熱量多 | |
C. | a點時,CO2的轉化率相等 | |
D. | 0-16h內,v(O2)=1.5mol/(L•h) |
分析 A.在0-15h時,在催化劑I的作用下,生成的甲烷的物質的量較少;
B、根據圖象不難看出,在反應開始后的30h內,第Ⅰ種催化劑的作用下,得到的CH4較多;
C、二氧化碳初始濃度不同,但二氧化碳的變化量相同;
D.未指明是曲線Ⅰ還是曲線Ⅱ.
解答 解:A、在0-15h時,在催化劑I的作用下,生成的甲烷的物質的量較少,故催化劑ⅠI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劑的效果好,故A錯誤;
B、根據圖象不難看出,在反應開始后的30h內,第Ⅰ種催化劑的作用下,得到的CH4較多,所以第Ⅰ種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吸收的熱量多,故B正確;
C、二氧化碳初始濃度不同,但二氧化碳的變化量相同,所以a點時,CO2的轉化率不相等,故C錯誤;
D、未指明是曲線Ⅰ還是曲線Ⅱ,所以無法求速率,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根據圖象來分析計算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分析催化劑對化學平衡常數的影響,難度不大,根據圖象來提取有效信息是關鍵.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3mol | B. | 小于0.15mol | C. | 0.15~0.3mol | D. | 0.15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過濾 | B. | 蒸發 | C. | 分液 | D. | 分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mol甲基中含有電子數為10NA | |
B. | 常溫下,1L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OH-離子數為0.01 NA | |
C. | 標準狀況下,NO和O2各11.2L混合充分反應,所得氣體的分子總數為0.75 NA | |
D. | 50mL12mol•L-1鹽酸和足量MnO2共熱,轉移的電子數為0.3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O2的大量排放會導致酸雨的形成 | |
B. | 黃河三角洲的形成體現了膠體聚沉的性質 | |
C. | 推廣使用燃料電池汽車,可減少顆粒物、CO等有害物質的排放 | |
D. | 輪船上掛鋅錠防止鐵腐蝕,屬于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半徑:Z>Y>X>W>Q | |
B. | Q、X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 |
C. | 最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Z>W | |
D. | 工業上常用電解的方法制備X、Y的單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