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方案 |
A | 實驗室制乙炔 | 用電石和飽和食鹽水反應,將產生的氣體再通入到硫酸銅溶液中除雜 |
B | 檢驗溴乙烷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是否發生水解 | 將溴乙烷和氫氧化鈉溶液共熱.冷卻后,取上層清液,用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產生淡黃色沉淀 |
C |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氣體 | 將混合氣體通入到裝有高錳酸鉀溶液的洗氣瓶中 |
D | 驗證氫氧化鐵的溶解度小于氫氧化鎂 | 將氯化鐵溶液加入到氫氧化鎂懸濁液中,振蕩,可觀察到沉淀由白色變為紅褐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乙炔中混有硫化氫,硫酸銅溶液可除雜;
B.水解后,在酸性溶液中檢驗溴離子;
C.乙烯被高錳酸鉀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
D.氯化鐵溶液加入到氫氧化鎂懸濁液中,沉淀由白色變為紅褐色,發生沉淀的轉化.
解答 解:A.電石與水反應生成的乙炔中混有硫化氫,硫化氫和硫酸銅反應生成CuS沉淀,所以將產生的氣體再通入到硫酸銅溶液中可除去硫化氫,故A正確;
B.將溴乙烷和氫氧化鈉溶液共熱,發生水解反應生成NaBr,冷卻后,取上層清液,用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銀溶液,產生淡黃色沉淀可檢驗,故B正確;
C.乙烯被高錳酸鉀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雜質,應選溴水、洗氣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氣體,故C錯誤;
D.氯化鐵溶液加入到氫氧化鎂懸濁液中,沉淀由白色變為紅褐色,發生沉淀的轉化,則氫氧化鐵的溶解度小于氫氧化鎂,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頻考點,涉及有機物的制備、性質及混合物分離提純、沉淀轉化等,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原理、實驗技能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圖表示的是“節能減排”中的節能標志![]() | |
B. | 加快化石燃料的開采與使用,停止使用核能 | |
C. | 安裝煤炭“固硫”、“脫硝”裝置,降低酸雨發生率 | |
D. | 推廣農作物的生物防治技術,減少農藥的使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Mg和Al | B. | Fe和Zn | C. | Mg和Cu | D. | Na和Z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它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I A族 | |
B. | 氫氧化銣是弱堿 | |
C. | 在鈉、鉀、銣3種單質中,銣的熔點最高 | |
D. | 硝酸銣是離子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指示劑 | 石蕊 | 甲基橙 | 甲基紅 | 酚酞 |
變色范圍(pH) | 5.0~8.0 | 3.1~4.4 | 4.4~6.2 | 8.2~10.0 |
實驗次數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體積/mL | 26.02 | 25.35 | 25.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打開活塞a,向圓底燒瓶中滴入適量濃鹽酸;然后 關閉活塞a,點燃酒精燈. (填具體實驗操作) | D裝置中:溶液變紅 E裝置中:水層溶液變黃,振蕩后,下層CCl4層無明顯變化.一段時間后CCl4層由無色變為橙色.(填實驗現象) |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Cl2>Br2>Fe3+ |
ⅰ.Fe3++3SCN-?Fe(SCN)3 是一個可逆反應. ⅱ.(SCN)2性質與鹵素單質類似.氧化性:Cl2>(SCN)2. |
ⅲ.Cl2和Br2反應生成BrCl,BrCl呈紅色(略帶黃色),沸點約5℃,它與水能發生水解反應,且該反應為非氧化還原反應. ⅳ.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