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反應Ⅰ為生成NaHCO3,加熱生成Na2CO3,在反應Ⅱ中二氧化硫與碳酸鈉反應生成NaHSO3與二氧化碳,加熱NaHSO3生成Na2S2O5,
(1)根據流程確定反應物為NaCl、NH3、CO2,產物為NH4Cl和碳酸氫鈉;反應Ⅰ進行時應先通入氨氣,增大HCO3-的濃度,便于NaHCO3析出;氯化銨常用作氮肥;
(2)CuS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氧化銅和二氧化硫氣體,根據化學方程式可計算出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
(3)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生成二氧化硫化合價沒變;
(4)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結晶得出硫酸銅晶體;根據流程圖可知,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二氧化碳;
(5)反應Ⅱ中反應應是二氧化硫與碳酸鈉反應生成NaHSO3,NaHSO3再生成Na2S2O5,反應方程式為Na2CO3+2 SO2+H2O=2NaHSO3+CO2,為了控制雜質,二氧化硫與碳酸氫鈉應按反應方程式中比例關系反應;檢驗產品中含有碳酸鈉雜質,需加酸反應檢驗二氧化碳生成,即用的澄清石灰水,但加酸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應先除去,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根據顏色不褪色確定二氧化硫除凈,據此答題.
解答 解:(1)流程確定反應物為NaCl、NH3、CO2,產物為NH4Cl和碳酸氫鈉,反應Ⅰ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反應Ⅰ進行時應先通入氨氣,增大HCO3-的濃度,便于NaHCO3析出,氯化銨常用作氮肥,
故答案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NH3;氮肥;
(2)硫化銅灼燒一定生成氧化銅和二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S+3O2 $\frac{\underline{\;高溫\;}}{\;}$2CuO+2SO2,在該反應中每產生2mol二氧化硫則轉移12mol電子,所以生成SO21.12×l06 L(標準狀況下)即5×l04 mol,則轉移電子3×l05 mol
故答案為:2CuS+3O2 $\frac{\underline{\;高溫\;}}{\;}$2CuO+2SO2;3×l05;
(3)根椐提示可知生成二氧化硫和水,Na2S2O5與稀硫酸反應放出SO2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2O52-+2H+=2SO2↑+H2O,
故答案為:S2O52-+2H+=2SO2↑+H2O;
(4)上述分析可知,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得出硫酸銅晶體,副產品X的化學式是CuSO4•5H2O,根據流程圖可知,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CO2,
故答案為:CuSO4•5H2O;CO2;
(5)從生產過程可以看出是硫酸銅晶體;從圖示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再次利用,反應Ⅱ中氣體與固體分別是二氧化硫和碳酸鈉,這兩種物質反應必須生成亞硫酸氫鈉:反應Ⅱ中反應應是二氧化硫與碳酸鈉反應生成NaHSO3,NaHSO3再生成Na2S2O5,反應方程式為Na2CO3+2SO2+H2O=2NaHSO3+CO2,因此氣體與固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檢驗產品中含有碳酸鈉雜質,需加酸反應檢驗二氧化碳生成,即用的澄清石灰水,但加酸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應先除去,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根據顏色不褪色確定二氧化硫除凈,故選①④⑤,
故答案為:2:1;①④⑤.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置制備的實驗方案分析,主要是物質性質的理解應用,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注意試劑的選擇和實驗操作的目的,掌握基礎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數之比為3:2 | B. | 同溫同壓下密度比是2:3 | ||
C. | 同溫同壓下質量比是3:2 | D. | 標準狀況下體積比是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漂白粉保存在密閉容器中 | B. | 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瓶中 | ||
C. | AgBr保存在普通玻璃試劑瓶中 | D. | 往液溴中加少量水并密封保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3.6g | B. | 10.2g | C. | 6.8g | D. | 1.7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操 作 | 現 象 |
關閉彈簧夾,滴加一定量濃硫酸,加熱 | A中有白霧生成,銅片表面產生氣泡 B中有氣泡冒出,產生大量白色沉淀 C 中產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顯淺棕色并逐漸消失 |
打開彈簧夾,通入N2,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關閉 | |
從B、C中分別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鹽酸 | 均未發現白色沉淀溶解 |
甲 | 大量白色沉淀 |
乙 | 少量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e(OH)3膠體無色、透明,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 |
B. | 硫酸溶液的導電性一定比醋酸溶液的導電性強 | |
C. | 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 |
D. | SO3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可以導電,但SO3是非電解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