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
1.用砂紙擦后的鎂帶與熱水反應,再向反應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 A.浮于水面,熔成一個小球,在水面上無定向移動,隨之消失,溶液變紅色 |
2.向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產生氣體,可在空氣中燃燒,溶液變成淺紅色 |
3.鈉與滴有酚酞試液的冷水反應 | C.反應不十分強烈,產生的氣體可以在空氣中燃燒 |
4.鎂帶與2mo1•L-1的鹽酸反應 | D.劇烈反應,產生可燃性氣體 |
5.鋁條與2mo1•L-1的鹽酸反應 | E.生成白色膠狀沉淀,既而沉淀消失 |
6.向A1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 | F.生成淡黃色沉淀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 有關化學方程式 |
分析 (1)實驗目的為同周期元素性質遞變規律;
(2)根據實驗步驟來選擇所需的實驗儀器;
(3)金屬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與酸或水反應越劇烈,氫氧化鋁能溶于強堿NaOH溶液生成可溶性的偏鋁酸鈉,硫化鈉能被氯氣氧化;
(4)元素的金屬性越強,金屬與水或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非金屬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強;
(5)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核電核數逐漸增大,則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能力逐漸增強即失電子能力減弱,得電子能力增強;
(6)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強,強酸能和弱酸鹽反應生成弱酸;
(7)本周期單核離子半徑最小的粒子是鋁離子.
解答 解:(1)根據題意“某同學做同周期元素性質遞變規律實驗時”以及所做實驗可以判斷,本實驗的實驗目的是:驗證第三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的規律.
故答案為:驗證第三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的規律;
(2)根據每個實驗過程可知,這些實驗要用到的儀器有:試管、酒精燈、鑷子、小刀、玻璃片、膠頭滴管等;
故答案為:試管、酒精燈、鑷子、小刀、玻璃片、膠頭滴管等;
(3)根據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元素的排列順序,可確定實驗操作順序和相關的實驗現象等(如下表).
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 有關化學方程式 |
3 | A | 2Na+2H2O═2NaOH+H2↑ |
1 | B | Mg+2H2O═Mg(OH)2+H2↑ |
4 | D | Mg+2HCl═MgCl2+H2↑ |
5 | C | 2Al+6HCl═2AlCl3+3H2↑ |
6 | E |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
2 | F | H2S+Cl2═2HCl+S↓ |
點評 本題考查性質實驗方案設計,為高頻考點,側重考查學生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及實驗設計能力,明確實驗原理、物質性質及其遞變規律是解本題關鍵,熟練掌握第三周期元素周期律并靈活運用,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③⑥ | B. | ②④⑤ | C. | ①②⑤ | D. | ②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③④⑤⑥ | B. | ①②③④ | C. | ①②⑤⑥ | D. | ①②③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 |
B. | 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 |
C. | 所有烷烴和蛋白質中都存在碳碳單鍵 | |
D. | 蔗糖和麥芽糖的組成都是C12H22O11,水解產物均含有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個分子中有5個碳碳雙鍵 | |
B. | 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 |
C. | 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放出CO2氣體 | |
D. | 能發生加成反應、氧化反應、置換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v(A)=0.6 mol/(L•min) | B. | v(B)=1.2 mol/(L•min) | ||
C. | v(C)=1.2 mol/(L•min) | D. | v(B)=0.03 mol/(L•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a | b | c | |
I | 干燥的有色布條 | 濕潤的有色布條 | 濕潤的有色布條 |
II | 堿石灰 | 濃硫酸 | 無水氯化鈣 |
III | 濕潤的有色布條 | 干燥的有色布條 | 干燥的有色布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