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現有A、B、C、D、E五種元素,A的原子核中沒有中子,則A為H元素;B、C元素處于同一周期,C的原子半徑較小,則C的原子序數大于B,令B、C的原子序數分別為x、y,則$\left\{\begin{array}{l}{x+y=27}\\{y-x=5}\end{array}\right.$,解得x=11、y=16,故B為Na、C為S; D的單質跟鹽酸反應,生成D3+和氫氣,則D為Al;E和C能形成E2C型離子化合物,E表現+1價,且E、C兩元素的簡單離子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則E為K;
(2)①N元素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5,同主族從上到下非金屬性減弱,則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越弱;
②S位于第ⅥA族,最高正化合價=族序數、最低負化合價=最外層電子數-8;
非金屬性越弱,與氫氣反應的限度越;
③溴與二氧化硫、水反應生成硫酸與HBr;
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徑減小;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屬性增強;
C.干冰升華破壞分子間作用力、液態水轉變為氣態主要破壞氫鍵;
D.非金屬性越強,氫化物越穩定.
解答 解:(1)現有A、B、C、D、E五種元素,A的原子核中沒有中子,則A為H元素;B、C元素處于同一周期,C的原子半徑較小,則C的原子序數大于B,令B、C的原子序數分別為x、y,則$\left\{\begin{array}{l}{x+y=27}\\{y-x=5}\end{array}\right.$,解得x=11、y=16,故B為Na、C為S; D的單質跟鹽酸反應,生成D3+和氫氣,則D為Al;E和C能形成E2C型離子化合物,E表現+1價,且E、C兩元素的簡單離子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則E為K.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A為H、C為S,E為K,故答案為:H;S;K;
②B、D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分別為NaOH、Al(OH)3,二者相互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OH)3+OH-═AlO2-+2H2O,故答案為:Al(OH)3+OH-═AlO2-+2H2O;
③K2S的電子式:,故答案為:
;
(2)①N元素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5,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族;
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屬性減弱,非金屬性P>As,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越強,故酸性H3AsO4<H3PO4,
故答案為:二;ⅤA;<;
②S處于ⅥA族,最高正化合價為+6,最低負化合價為-2,故元素S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6-2=4,Se與S處于同一主族,非金屬性Se<S,Se與氫氣反應的限度更小,
故答案為:4;小;
③發生反應Br2+SO2+2H2O=4H++2Br-+SO42-,故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離子是H+、Br-、SO42-,故答案為:H+、Br-、SO42-;
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徑減小,故C、N、O、F的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而減小,故A正確;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屬性增強,Si、P、S、Cl元素的非金屬性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而增強,故B正確;
C.干冰升華破壞分子間作用力、液態水轉變為氣態主要破壞氫鍵,故C錯誤;
D.非金屬性F>Cl>Br>I,故HF、HCl、HBr、HI的熱穩定性依次減弱,故D正確;
故答案為:ABD.
點評 本題考查結構性質位置關系應用,注意對元素周期表與元素周期律的掌握,難度不大,有利于基礎知識的掌握.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定量檢驗C2H5Cl時,將C2H5Cl和NaOH溶液混合共熱后,加鹽酸酸化 | |
B. | 為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鹽酸將KMnO4溶液酸化 | |
C. | 鑒定檢測液中是否有Fe2+時,用硝酸酸化,再加KSCN溶液 | |
D. | 鑒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可用鹽酸酸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