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利用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得到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的濃度不變,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變,計算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可K=$\frac{C(S{O}_{3})C(NO)}{C(N{O}_{2})C(S{O}_{2})}$計算平衡常數;
(2)①實際生產條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工業生產要考慮速經濟效益,要考慮速度和效率,據此分析;
②甲槽為CO2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CH3OH,據此書寫反應式;
(3)①由圖3可知反應物為氧氣、一氧化氮和氨氣最終生成物為氮氣和水;
②根據氨氣失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等于NO和氧氣得到的電子總物質的量計算;
(4)NO在40℃下分解生成兩種化合物,根據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為N的氧化物,由圖象可知3molNO生成兩種氮的氧化物各為1mol,根據原子守恒判斷產物書寫方程式.
解答 解:(1)2SO2(g)+O2(g)?2SO3(g)△H=-196.6kJ•mol-1①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②
將方程式$\frac{①-②}{2}$得:NO2(g)+SO2(g)?SO3(g)+NO(g)△H=$\frac{-196.6KJ/mol-(-113.0KJ/mol)}{2}$=-41.8kJ/mol,
a.隨反應:NO2(g)+SO2(g)?SO3(g)+NO(g)的進行,氣體的質量和體積都不變,所以ρ=$\frac{m}{V}$也不變,不能說明到達平衡狀態,故a錯誤;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說明二氧化氮的濃度不變,說明到達平衡狀態,故b正確;
c.SO2是反應物,NO是生成物,隨反應進行,SO2和NO的體積比保持不變,說明到達平衡狀態,故c正確;
d.每生成1molSO3的同時消耗1molNO2都表示正反應速率,反應自始至終都按此比例進行,故d錯誤;
NO2(g)+SO2(g)?SO3(g)+NO(g)
起始物質的體積 a 2a 0 0
轉化物質的體積 x x x x
平衡物質的體積 a-x 2a-x x x
平衡時NO2與SO2體積比為1:6,即(1a-x):(2a-x)=1:5,故x=$\frac{3}{4}$a,故平衡常數K=$\frac{C(S{O}_{3})C(NO)}{C(N{O}_{2})C(S{O}_{2})}$=$\frac{{x}^{2}}{(a-x)(2a-x)}$=$\frac{\frac{9}{16}}{\frac{1}{4}×\frac{5}{4}}$=1.8,
故答案為:-41.8;bc;1.8;
(2)①實際生產條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在1.3×104kPa下,CO的轉化率已經很高,如果增加壓強CO的轉化率提高不大,而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低,
故答案為:此壓強下CO的轉化率已較高,再增大壓強轉化率提高不大且會增加生產成本;
②根據圖2,甲槽為CO2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CH3OH,反應式為CO2+6e-+6H+═CH3OH+H2O,
故答案為:CO2+6e-+6H+═CH3OH+H2O;
(3)①由圖3可知反應物為氧氣、一氧化氮和氨氣最終生成物為氮氣和水,所以NO最終轉化為N2和H2O,
故答案為:N2;
②氧氣、一氧化氮和氨氣反應生成氮氣和水,反應中氨氣失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等于NO和氧氣得到的電子總物質的量,2molNH3轉化為N2失去6mol電子,0.5molO2得到2mol電子,則NO轉化為N2得到的電子為2mol,所以NO的物質的量為$\frac{6-2}{2}$=2mol,其體積為22.4L/mol×2mol=44.8L,
故答案為:44.8L;
(4)NO在40℃下分解生成兩種化合物,根據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為N的氧化物,氮元素的氧化物有NO、N2O、NO2、N2O3、N2O4、N2O5,由圖象可知3molNO生成兩種氮的氧化物各為1mol,其反應方程式為:3NO=Y+Z,根據原子守恒可知為N2O、NO2,所以方程式為3NO $\frac{\underline{\;高壓\;}}{\;}$N2O+NO2,
故答案為:3NO $\frac{\underline{\;高壓\;}}{\;}$N2O+NO2.
點評 本題考查了蓋斯定律的應用、平衡狀態的判斷、平衡常數的計算、氧化還原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其計算、圖象的分析與應用等,考查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對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相同的條件下,紅磷比白磷穩定 | B. | 在相同的條件下,白磷比紅磷穩定 | ||
C. | 紅磷和白磷的結構相同 | D. | 同物質的量的紅磷比白磷能量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7 g羥基(-OH)中含有的電子數為NA | |
B. | 標準狀況下,11.2 L CCl4含有的碳原子數為0.5NA | |
C. | 1 mol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雙鍵數為3NA | |
D. | 常溫下,28g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編號 | 敘述I | 敘述II |
A | Fe3+的氧化性比Cu2+強 | FeCl3溶液可用于溶解回收舊電路板中的銅 |
B | NH4Cl受熱分解 | 加熱可將Ca(OH)2和NH4Cl固體混合物分離 |
C | 金屬活動性銅比鐵弱 | 鍍銅鐵制品表層劃損后仍然受到保護 |
D | Cl2具有漂白性 | 用氯氣制鹽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滴定 次數 | 待測溶液的 體積/mL | 標準溶液的體積/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