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次數 | 待測液體積/mL | 標準鹽酸體積(mL) | |
滴定前讀數(mL) | 滴定后讀數(mL) | ||
第一次 | 10.00 | 0.50 | 20.40 |
第二次 | 10.00 | 4.00 | 24.10 |
第三次 | 10.00 | 4.20 | 26.70 |
分析 (1)堿式滴定管用來盛裝堿性溶液,酸式滴定管用來盛放酸性、氧化性溶液;
(2)滴定過程中眼睛應盯住錐形瓶中顏色變化;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變紅,滴入鹽酸后,溶液堿性減弱,顏色逐漸變淺,到變為無色且半分鐘不恢復顏色即達到終點;
(3)根據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分析不當操作對V(標準)的影響,以此判斷濃度的誤差;
(4)先根據數據分析舍去誤差太大的數據,再據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計算出c(待測);
(5)據c(待測)結合m=cVM計算250mL燒堿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依據ω=$\frac{氫氧化鈉質量}{樣品質量}$×100%,計算純度;
解答 解:(1)燒堿即氫氧化鈉顯堿性,應用堿式滴定管量取;
故答案為:堿式滴定管;
(2)滴定過程中眼睛應盯住錐形瓶中顏色變化;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變紅,滴入鹽酸后,溶液堿性減弱,顏色逐漸變淺,到變為無色且半分鐘不恢復顏色即達到終點;
故答案為:錐形瓶中顏色變化;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且半分鐘保持不變;
(3)A.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下端無氣泡,滴定后酸式滴定管下端出現氣泡,導致讀取體積偏小,溶液濃度偏低,故A選;
B.酸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直接裝鹽酸,導致標準液被稀釋,濃度降低,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大,溶液濃度偏高,故B不選;
C.滴定時,反應容器搖動太激烈,有少量液體濺出,導致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小,溶液濃度偏低,故C選;
D.滴定到終點時,滴定管尖嘴懸有液滴,導致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大,溶液濃度偏高,故D不選;
故選:AC;
(4)第3次實驗誤差太大,V(標準)=[(20.40-0.50)+(24.10-4.00)]mL÷2=20.00mL,
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frac{0.2000mol/L×20.00mL}{10.00mL}$=0.4000mol•L-1,
故答案為:0.4000mol•L-1;
(5)則m=cVM=0.4000mol•L-1×0.25L×40g/mol=4.00g,ω(NaOH)=$\frac{4.00g}{5.0g}$×100%=80%,
故答案為:80%.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的基本步驟及燒堿的純度的計算,難度中等,明確中和滴定實驗的原理是解題關鍵,注意誤差分析的方法.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假說經過反復驗證和修正,才發展成為科學的理論 | |
B. | 研究物質的性質常用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方法 | |
C. | 在研究原子結構的過程中建立起的各種模型屬于思維模型 | |
D. | 依據丁達爾現象可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與濁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編號 | 待測鹽酸體積(mL) | 滴入Na2CO3溶液體積(mL) |
1 | 20.00 | 18.80 |
2 | 20.00 | 16.95 |
3 | 20.00 | 17.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加入少量Na2CO3固體,平衡①右移,平衡②左移,溶液中c(F-)增大 | |
B. | 加入少量NaOH固體至c(F-)>c(HF),溶液一定呈堿性 | |
C. | 加入少量Na至pH=8,則C(Na+)-c(F-)=0.99×10-7mol•L-1 | |
D. | 加入少量鹽酸,$\frac{c({F}^{-})}{c(HF)•c(O{H}^{-})}$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