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氰、硫、碳的氧化物有多種,其中S0
2和N0
x都是大氣污染物,對它們的研究有助于空氣的凈化.
(1)研究氮氧化物與懸浮在大氣中海鹽粒子的相互作用時,涉及如下反應:
2NO
2 (g)+NaCl(s)?NaNO
3(s)+C1NO (g) K
1 △H
1<0 (Ⅰ)
2NO(g)+Cl
2(g)?2ClNO(g) K
2 △H
2<0 (Ⅱ)
4NO
2(g)+2NaCl(s)?2NaNO
3(s)+2NO(g)+Cl
2(g)的平衡常數 K=$\frac{{{K}_{1}}^{2}}{{K}_{2}}$(用K
1、K
2表示).
(2)為研究不同條件對反應(Ⅱ)的影響,在恒溫條件下,向2L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0.2mol NO 和 0.1mol Cl
2,l0min 時反應(Ⅱ)達到平衡.
測得 l0min 內 v (C1NO)=7.5×10
3 mol•L
-1•min
-1,NO的轉化率 a
1=75%.
其它條件保持不變,反應(Ⅱ)在恒壓條件下進行,平衡時NO的轉化率a
2> a
1(填“>”“<”或“=”)
(3)消除汽車尾氣,可以通過反應2NO(g)+2CO(g)?2CO
2(g)+N
2(g)實 時,增大固體催化劑的表面積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如圖表示在其他條件不變時,NO的濃度c(NO)隨溫度(T)、催化劑表面積(S)和時間(t)的變化曲線.
①該反應的△H<(填“>”或“<”)0.
②若催化劑的表面積S
1>S
2,在圖中畫出c(NO)在T
1、S
2條件下達平衡過程中的變化曲線(并作相應標注).
(4)汽車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減少NO
x的排放,這使NO
x的有效消除成為環保領域的重要課題. NO
2尾氣常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NaNO
3和NaNO
2.己知NO
2-的水解常數K=2×10
-11mol•L
-1,常溫下某NaNO
2和HNO
2混合溶液的pH為5,則混合溶液中c(NO
2-)和c(HNO
2) 的比值為50.
(5)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欲探究SO
2能否與BaCl
2溶液反應生成BaSO
3沉淀.查閱資料得知常溫下BaSO
3的Ksp=5.48×10
-7,飽和亞硫酸中c(SO
32- )=6.3×10
-8 mol•L
-1.將0.1mol•L
-1的BaCl
2溶液滴入飽和亞硫酸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生成BaSO
3,原因是c(Ba
2+ ).(SO
32- )=6.3×10
-8×0.1=6.3×10
-9<Ksp=5.48×10
-7,所以不能產生沉淀 (請寫出必要的推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