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殘留固體中一定不含有鐵 | B. | 濾液中可能含有Fe3+ | ||
C. | 原混合物中n(Fe)>n(Fe2O3)+n(CuO) | D. | 原混合物中鐵為3.36 g |
分析 A.反應后溶液中還有較多H+離子剩余,且濾液中沒有Cu2+,可知殘留物沒有Fe,只有Cu;
B.而Cu可以殘留說明溶液中沒有Fe3+,溶液中陽離子為H+和Fe2+;
C.發生反應:Fe+Fe2O3+6HCl=3FeCl2+3H2O、Fe+CuO+2HCl=FeCl2+Cu+H2O、Fe+2HCl=FeCl2+H2↑,根據方程式判斷;
D.參加反應的HCl中的H元素轉化到氫氣、水中,根據H原子守恒,計算混合物中O原子物質的量,根據Cu元素守恒計算n(CuO),再根據O原子守恒計算n(Fe2O3),根據m=nM計算氧化鐵的質量.
解答 解:A.反應后溶液中還有較多H+離子剩余,且濾液中沒有Cu2+,可知殘留物沒有Fe,只有Cu,故A正確;
B.而Cu可以殘留說明溶液中沒有Fe3+,溶液中陽離子為H+和Fe2+,故B錯誤;
C.發生反應:Fe+Fe2O3+6HCl=3FeCl2+3H2O、Fe+CuO+2HCl=FeCl2+Cu+H2O、Fe+2HCl=FeCl2+H2↑,由方程式可知原混合物中n(Fe)>n(Fe2O3)+n(CuO),故C正確;
D.反應后剩余n(H+)=0.4mol/L×0.2L=0.08mol,原溶液中n(HCl)=4.4mol/L×0.1L=0.44mol,參加反應的HCl中的H元素轉化到氫氣、水中,根據H原子守恒,2n(H2O)+2n(H2)=n總(HCl)-n余(H+),即2n(H2O)+2×$\frac{0.896L}{22.4L/mol}$=0.44mol-0.08mol,n(H2O)=0.14mol,故混合物中n(O)=n(H2O)=0.14mol,由銅元素守恒,則n(CuO)=n(Cu)=$\frac{1.28g}{64g/mol}$=0.02mol,由O原子守恒:3n(Fe2O3)+n(CuO)=0.14mol,則n(Fe2O3)=0.04mol,m(Fe2O3)=0.04mol×160g/mol=6.4g,故D錯誤,
故選AC.
點評 本題考查混合物計算,側重考查學生分析計算能力,注意從溶液存在的離子判斷物質反應的程度,注意利用守恒法與總方程式解答,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某無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則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 | |
B. | 向某無色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后產生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原溶液一定含有CO32- | |
C. | 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后,再滴加四氯化碳,振蕩、靜置、分層,若下層溶液呈紫紅色,則原溶液中含有I- |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幾滴KSCN溶液,溶液顯紅色,則原溶液中一定有Fe3+沒有Fe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分子組成相差1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稱為同系物 | |
B. | 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的有機物互為同分異構體 | |
C. | 碳原子之間只以單鍵相結合的鏈烴為烷烴 | |
D. | 含碳化合物一定為有機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溶液中:2c (H+)=c(A-)+c(OH-) | |
B. | 由pH=3的HA溶液與pH=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A-)>c(OH-)>c(H+) | |
C. | 濃度均為0.1 mol•L-1的HA和NaA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A-)>c(HA)>c(Na+)>c(OH-)>c(H+) | |
D. | 0.1 mol•L-1 HA溶液與0.05 mol•L-1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2c(H+)+c(HA)═c(A-)+2c(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l與Fe2O3能發生鋁熱反應,則與MnO2也能發生鋁熱反應 | |
B. | AlCl3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AlO2-,則與過量NH3•H2O反應也生成AlO2- | |
C. | Fe與Cl2反應生成FeCl3,則與I2反應也生成FeI3 | |
D. | Na2O2與CO2反應生成Na2CO3和O2,則與SO2反應也生成Na2SO3和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