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的發展,學科間的交叉和綜合越來越多,學科之間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邊緣科學”即代表了一個新名詞,說明了學科間的相互聯系。但目前的科學研究,學科間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領域仍有所不同。下列變化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MERS病毒疫苗的研制
B.朝鮮的原子彈爆炸實驗
C.近期出現霧霾的原因探究
D.馬鞍山鋼鐵廠冶煉特種鋼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高二上學期半期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貝諾酯是由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經化學法拼合制備的解熱鎮痛抗炎藥,其合成反應式(反應條件略去)如下: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FeCl3溶液可區別阿司匹林和撲熱息痛
B.1 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C.常溫下貝諾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撲熱息痛
D.C6H7NO是撲熱息痛發生類似酯水解反應的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H2(g)+Br2(l)=2HBr(g);△H=-72kJ/mol, 蒸發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為30kJ,其它相關數據如下表:
H2(g) | Br2(g) | HBr(g) | |
1mol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的能量/KJ | 436 | a | 369 |
則表中a為
A.404 B.260 C.230 D.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西藏拉薩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價鍵總數為10NA
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離子數之和為0.1NA
C.鈉在空氣中燃燒可生成多種氧化物。23g鈉充分燃燒時轉移電子數為1NA
D.235g核素U發生裂變反應:U+
n
Sr+
U+10
n凈產生的中子(
n)數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省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段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對溶液作如下的歸納總結(均在常溫下)。其中正確的是
①pH=3的強酸溶液1 mL,加水稀釋至100 mL后,溶液pH降低2個單位
②1 L 0.50 mol·L-1 NH4Cl 溶液與2 L 0.25 mol·L-1 NH4Cl 溶液含NH4+ 物質的量前者大
③在某鈉鹽溶液中含有等物質的量的Cl-、I-、AlO2-、CO32-、NO3-、SiO32-中若干種,當加入過量的鹽酸產生氣泡,溶液顏色變深,則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④pH=4、濃度均為0.1 mol·L-1 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c(CH3COO-)+c(CH3COOH)=2c(Na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機物的命名正確的是
A.3,3-二甲基丁烷
B.2,2-二甲基丁烷
C.2-乙基丁烷
D.2,3,3-三甲基丁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黃石市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物質的燃燒熱相等的是
A.碳和一氧化碳 B.1moL碳和2moL碳
C.1moL乙炔和2moL碳 D.淀粉和纖維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上學期返校聯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年7月31日,中國獲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這將促進中國冰雪運動。以下關于冰的說法正確的是
A.冰與水共存物屬于混合物 B.冰的密度比水大
C.冰與二氧化硅的晶體類型相似 D.氫鍵在冰晶體結構中起關鍵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N2(g)+3H3(g)2NH3(g) ΔH<0達到平衡,當單獨改變下列條件后,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加催化劑,v(正)、v(逆)都發生變化,且變化的倍數相等
B.加壓,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數大于v(逆)增大的倍數
C.降溫,v(正)、v(逆)都減小,且v(正)減小的倍數小于v(逆)減小的倍數
D.加入氬氣,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數大于v(逆)增大的倍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