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蛋白質、油脂、淀粉的水解反應,淀粉遇碘單質變藍的性質,葡萄糖為單糖,纖維素在人體中不能水解的性質來解答;
食物的酸堿性與化學上所指的溶液的酸堿性是不同的概念,它是指食物成酸性或成堿性,是按食物在體內代謝最終產物的性質來分類的;蛋白質是常見的酸性食物;正常人血漿的PH值為7.35~7.45;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酸,是常見的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含鉀、鈉、鈣、鎂等鹽類,在人體內代謝后生成堿性物質,使體液呈弱堿性.
解答 解:①蛋白質是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物,故水解后能生成氨基酸;②油脂是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故水解后能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③淀粉遇碘水變藍;④葡萄糖是單糖,故不能水解;⑤人體內無纖維素酶,故纖維素在人體中不能直接被消化吸收;
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是根據食物在人體內消化后終端產物的酸堿性來劃分的,是指食物的成酸性和成堿性,而不是食物本身的酸堿性,通常,富含S、Cl、P、N等非金屬元素的食物進入體內,通過轉化后會產生酸性物質,而富含K、Ca、Na、Fe、Zn、Mg等金屬元素的食物進入體內,通過轉化后產生堿性物質.
故豬肉、面粉、蛋黃是酸性食物,我國居民形成了攝入蔬菜和水果偏少的習慣,蛋白質攝入偏多,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吸收最后氧化成酸,一般尿液呈酸性.
故答案為:①;②;③;④;⑤;成堿性;酸性;酸.
點評 本題考查蛋白質、油脂、淀粉、葡萄糖、纖維素的性質以及食物的酸堿性,難度不大,應注意食物的酸堿性和口感上的酸堿性的區別.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3 g 金屬鈉所含鈉原子數目為0.2 N A | |
B. | 2 g 氫氣所含原子數目為2 N A | |
C. | 17 g NH 3所含的分子數為2 N A | |
D. | N A個O 2和 N A個H 2的所含原子數目比等于16: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鐵、銅等很多金屬難溶于水,鉛是一種金屬,鉛可能也難溶于水 | |
B. | 鐵能與鹽酸發生置換反應,則鋁與硝酸一定能發生置換反應 | |
C. | SO2與CO2一樣,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則SO2也可能與NaOH溶液反應 | |
D. | H2、CO、CH4氣體燃燒前要進行驗純,其它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時也可能發生爆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 | 沒有氣泡生成 | 生成物中沒有CO32- |
實驗序號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
1 | 將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配制成溶液,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生成的氣體 | 反應激烈,有大量氣體產生,并能使木條復燃 |
2 | 取三份實驗1所得溶液分裝于三支試管中是進行如下實驗: ①第一份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 ②第二份中加入無色酚酞試液 ③第三份中先加水再加入無色酚酞試液 | ①溶液變藍且長時間不褪色 ②溶液顯紅色,半分鐘內褪色 ③溶液顯紅色,半分鐘內褪色 |
3 | ①稱取3.9g過氧化鈉固體,逐滴加入約50mL水. ②待不再產生氣體,10min以后,加入用小紙片包好的MnO2,迅速塞緊雙孔塞,輕輕搖動反應器,紙包自動散開,MnO2與溶液開始接觸. | ①測得氧氣體積為185mL左右 ②又產生大量氧氣,至反應完全以后,又測得產生了374mL氧氣(兩次測定條件均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將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變渾濁,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水后繼續加入KSCN溶液,溶液變紅色,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熱后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原溶液中含有N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