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依據濃硫酸性質分析其在反應中的作用;
(2)濃硫酸稀釋放熱,為防止酸液飛濺,應先加入乙醇,然后在加入濃硫酸和乙酸;
(3)飽和碳酸鈉溶液與乙酸反應除去乙酸、同時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
(4)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鈉溶液,可以通過分液操作分離;乙酸乙酯的密度較小,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5)分離粗產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乙酸乙酯不溶于飽和碳酸鈉,采用分液的方法即可,水層中的乙酸鈉要用硫酸反應得到乙酸,再蒸餾得到乙酸;
(6)①根據甲得到了顯酸性的酯的混合物,說明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不足進行分析;
②根據乙酸乙酯能夠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水解分析失敗原因.
解答 解:(1)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在酯化反應中起: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故答案為:催化劑和吸水劑;
(2)濃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為防止酸液飛濺,加入藥品時應先在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邊加邊振蕩試管將濃硫酸慢慢加入試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故答案為: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最后加乙酸;
(3)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目的是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使之轉化為乙酸鈉溶于水中;溶解揮發出來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層得到酯,
故答案為:BC;
(4)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鈉溶液,乙酸乙酯遇碳酸鈉溶液,混合液會分層,可以通過分液操作分離出乙酸乙酯,使用到的主要儀器為分液漏斗;由于乙酸乙酯密度小于碳酸鈉溶液,分液時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上口倒;
(5)分離粗產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加入試劑a為飽和碳酸鈉溶液,實現酯與乙酸和乙醇的分離為操作I,則操作I為分液;乙酸鈉與乙醇分離,為操作II,因二者沸點不同,采取蒸餾法;然后C中乙酸鈉加試劑b為硫酸將乙酸鈉轉化成乙酸,再通過蒸餾將乙酸分離,即操作Ⅲ為蒸餾,
故答案為:飽和碳酸鈉溶液;分液;蒸餾;硫酸;蒸餾;
(6)①甲得到顯酸性的酯的混合物,酸有剩余,說明是所加NaOH溶液不足未將酸完全反應,
故答案為:所加的NaOH溶液較少,沒有將余酸中和;
②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質,說明沒有酯,是因為所加NaOH溶液過量,酯發生水解,且徹底水解,
故答案為:所加NaOH溶液過量,.
點評 本題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取以及有有機物的分離提純實驗方案的設計,把握發生的反應和流程中的操作為解答的關鍵,明確物質分離與提純常用的方法,熟悉分液操作與蒸餾操作各適用于分離的混合物類型及正確操作方法即可解答,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化學反應中1 mol金屬鎂變成鎂離子時失去電子的數目為2NA | |
B. | 28 g氮氣所含有的原子數目為NA | |
C. | 標準狀況下,22.4 L水中含有NA個水分子 | |
D. | 標準狀況下,22.4 L氯化氫所含的原子數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種化合物 | B. | 兩種酸性氧化物 | ||
C. | 兩種化合物 | D. | 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的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l2是氧化劑,KOH是還原劑 | |
B. | KOH是氧化劑,Cl2是還原劑 | |
C. | KCl是還原產物,KClO3是氧化產物 | |
D. | 被氧化的氯原子與被還原的氯原子數之比為5: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鎂片為負極,鎂片上產生黃綠色氣體 | |
B. | 鐵片為陽極,鐵片上產生無色氣體 | |
C. | 溶液中鐵片與鎂片之間產生白色沉淀 | |
D. | 溶液的pH將逐漸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物質 | 雜質 | 除雜試劑或操作方法 | |
A | CuSO4 | FeSO4 | 加入過量鐵粉,過濾 |
B | NaNO3 | CaCO3 | 溶解、過濾 |
C | CO2 | O2 | 通入NaOH溶液,洗氣 |
D | KNO3溶液 | AgNO3 | 加入NaCl溶液,過濾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保持壓強不變,升高反應溫度 | |
B. | 保持溫度不變,增大容器體積 | |
C. | 保持溫度和容器體積不變,充入1 mol C(g) | |
D. | 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充入1 mol C(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