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的能量總和高于反應物的能量總和的是
A.Zn(s)+CuSO4(aq)=ZnSO4(aq)+Cu(s) 放熱反應
B.2CO(g)+O2(g)=2CO2(g) 放熱反應
C.CaCO3(s)=CaO(s)+CO2(g) 吸熱反應
D.H+(aq)+OH-(aq)=H2O(l) 放熱反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一中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依據鋁熱反應原理,能發生反應2Al+3MgO 3Mg+Al2O3
B.在加入鋁粉能放出氫氣的溶液中:K+、NH4+、CH3COO-、Cl-一定能夠大量共存
C.鐵片放入過量的稀硝酸中:3Fe+8H++2NO3-===3Fe2++2NO↑+4H2O
D.氯化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反應實質是Al3++3NH3·H2O===Al(OH)3↓+3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貴州省遵義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鑒別苯與甲苯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B.油脂和蛋白質都是能發生水解反應的高分子化合物
C.有機物CH3CH= CHCl存在順反異構現象
D.有機物中所有原子可能處于同一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廣東省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X、Y、Z、W是分別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依次遞增.X與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單質既能與鹽酸反應也能與NaOH溶液反應,Z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室溫下,0.1 mol/L W的氣態氫化物的水溶液的pH >1
B.Z的最高價氧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
C.Y單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與氧化鐵發生置換反應
D.原子半徑由小到大的順序:X<Y<Z<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葫蘆島一中高二上期初考試化學試卷 (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一定質量的鎂和鋁混合物投入200 mL稀硫酸中,固體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鎂和鋁的總質量為9 g
B.最初20 mL NaOH溶液用于中和過量的稀硫酸
C.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5 mol·L-1
D.生成的氫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11.2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大慶鐵人中學高二上9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把0.6 mol X氣體和0.4 mol Y氣體混合于容積為2 L的容器中,使其發生反應3X(g)+Y(g)===nZ(g)+2W(g)。5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測知0~5 min內以Z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1 mol/(L·min),則n的值為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西省忻州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將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預測的現象與實際相符的是
選項 | ①中物質[] | ②中物質 | 預測②中的現象 |
A. | 稀鹽酸 | 碳酸鈉與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 | 立即產生氣泡 |
B. | 濃硝酸 | 用砂紙打磨過的鋁條 | 產生紅棕色氣體 |
C. | 氯化鋁溶液 | 濃氫氧化鈉溶液 | 產生大量白色沉淀 |
D. | 草酸溶液 | 高錳酸鉀酸性溶液 | 溶液逐漸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滕州市高三第一學期開學初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下列給定條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加水稀釋C(OH?)/C(H+)增大的溶液:K+、Na+、SO42-、AlO2-
B.常溫下KW/c(H+)=0.1 mol/L的溶液:K+、Na+、SiO32-、NO3-
C.鐵片加入產生氣泡的溶液:Na+、NH4+、I-、NO3-
D.NaHCO3溶液:K+、Na+、SO42-、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