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電子由銅片通過導線流向鋅片 | B. | 鋅片逐漸溶解 | ||
C. | 燒杯中溶液逐漸呈藍色 | D. | 該裝置能將電能轉變為化學能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Z為0.3 mol•L-1 | |
B. | X2為0.15 mol•L-1,Z為0.1 mol•L-1 | |
C. | c(X2)+c(Y2)+c(Z)=0.6 mol•L-1 | |
D. | c(X2)+c(Y2)+c(Z)=0.55 mol•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常溫常壓下,71 g Cl2含有2 NA個Cl原子 | |
B. | 把40 g NaOH固體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1 | |
C. | 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的K2SO4溶液中,含2 NA個K+ | |
D. | 常溫常壓下,11.2 L N2中含有的分子數為0.5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成物總能量一定低于反應物總能量 | |
B. | 放熱反應在常溫時即可發生,吸熱反應必須加熱才能發生 | |
C. | 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 |
D. | 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決定于斷鍵時吸收的能量與成鍵時放出能量的相對大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容器中H2O、CO、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1 | |
B. | v正(CO)=v逆(H2O) | |
C. | 生成n molCO的同時生成n mol H2 | |
D. | 1mol H-H鍵斷裂同時生成2mol H-O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要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加入NaOH溶液共熱,冷卻后滴入AgNO3溶液,觀察有無淺黃色沉淀生成 | |
B. | 要檢驗蔗糖的水解產物,將蔗糖的水解液加入到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中,加熱至沸騰觀察是否有紅色沉淀產生 | |
C. | 在進行溴乙烷與NaOH乙醇溶液反應的實驗中,將反應產生的氣體直接通入到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來檢驗產生的氣體是否為乙烯 | |
D. | 將銅絲在酒精燈上加熱變黑后,立即伸入盛有無水乙醇的試管中,銅絲恢復成原來的紅色,取出,銅絲又會變為黑色,反復幾次,用氫氧化銅懸濁液可以證明是否生成了乙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