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還原性:H2>Li | B. | H-與Li+的電子層結構相同 | ||
C. | 微粒半徑:r(H-)>r(H)>r(H+) | D. | LiH屬于離子化合物 |
分析 A、反應中鋰的化合價升高,失電子;
B、H-與Li+都只有一個電子層,最外層2個電子;
C、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電子層數和核電荷數都相同時,最外層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大;
D、LiH是鋰離子和氫負離子以離子鍵結合形成的化合物.
解答 解:A、反應中鋰的化合價升高,失電子,所以H2和Li反應鋰失電子的能力強,則還原性:H2<Li,故A錯誤;
B、H-與Li+都只有一個電子層,最外層2個電子,所以H-與Li+的電子層結構相同,故B正確;
C、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電子層數和核電荷數都相同時,最外層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大,而H-和H有一個電子層,氫負離子最外層電子數多,氫離子無電子,所以半徑最大的是氫負離子,最小的是氫離子,即微粒半徑:r(H-)>r(H)>r(H+),故C正確;
D、LiH是鋰離子和氫負離子以離子鍵結合形成的化合物,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概念,離子半徑的大小比較等問題,做題注意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等概念,注意離子半徑大小比較的方法,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2:3 | B. | 1:6:9 | C. | 1:3:4 | D. | 1:3: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濃硫酸和濃鹽酸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濃度降低 | |
B. | 新制氯水和過氯化鈉都能使紅墨水褪色 | |
C. | 漂白粉和水玻璃長期暴露在空氣中都會變質 | |
D. | 濃硫酸和濃硝酸加水稀釋后都能與金屬銅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四川省高三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
東晉《華陽國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關于白銅的記載,云南鎳白銅(銅鎳合金)聞名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幣,亦可用于制作仿銀飾品。回答下列問題:
(1)鎳元素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第二周期基態原子未成對電子數與Ni相同且電負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硫酸鎳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藍色溶液。 在[Ni(NH3)6]SO4中Ni2+與NH3之間形成的化學鍵稱為___________,提供孤電子對的成鍵原子是___________。金屬鎳粉在CO氣流中輕微加熱,生成無色揮發性液體Ni(CO)n ,推測Ni(CO)n的晶體類型為___________;與Ni(CO)n中配體互為等電子體的離子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寫出一個即可).
(3)單質銅及鎳都是由___________鍵形成的晶體;元素銅與鎳的第二電離能分別為:ICu=1 958 kJ·mol– 1、INi=1753 kJ·mol– 1,ICu> IN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某銅金合金晶體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積的結構.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頂點,Cu原子位于面心,則該合金中Au原子與Cu原子個數之比為_____________,若該晶胞的邊長為a cm,則合金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計算出數值,阿伏伽德羅常數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四川省高三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40g碳化硅晶體中含有的C—Si的數目為2NA
B.1L 1 mol·L-1 AlCl3溶液中含有的Al3+數目為NA
C.0.1mol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陽離子為0.2 NA個
D.在標況下,11.2L HCHO中含有π鍵的數目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第一次教學診斷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離子方程式中,不正確的是
A.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HCO3和Ba(OH)2兩溶液混合:
HCO3-+Ba2++OH-=BaCO3↓+H2O
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
2Ba2+ + 4OH- + Al3+ + 2SO42- = 2BaSO4↓+ AlO2- + 2H2O
C.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
Mg2+ + 2HCO-3 + 4OH- = Mg(OH)2↓+ 2CO32- + 2H2O
D.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鹽酸:
3Fe2+ + 4H+ + NO3- = 3Fe3+ + NO↑+ 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省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熱化學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最準確的理解是
A.1 mol碳和1 mol水蒸氣反應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同時吸收131.3 kJ熱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應生成1 molCO和 1 mol H2 ,同時放出131.3 kJ熱量
C.固體碳和水蒸汽反應吸收131.3 kJ熱量
D.1個碳原子和1個水分子反應,吸熱131.1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