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銅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氣體和水;
(2)二氧化硫不與二氧化硫反應,但是二氧化硫容易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鈉,若發生倒吸現象,則亞硫酸鈉與鋇離子反應生成亞硫酸鋇沉淀;
(3)證明硫酸有剩余,需要證明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氫離子,據此設計實驗方案;
(4)堿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硫和水;硫酸酸化高錳酸鉀后,影響了二氧化硫的測定;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不能使用排水法測量氣體體積,據此進行判斷;
(5)①稀釋濃硫酸時,應該將濃硫酸加入蒸餾水中;
②酚酞的變色范圍為8-10,所以滴定終點時溶液的pH=8,則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比剩余溶液中氫離子的物質的量大,測定結果偏大;
(6)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反應消耗的硫酸的物質的量是銅的2倍,據此可以計算出消耗的硫酸的濃度及剩余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解答 解:(1)銅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氣體和水,則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故答案為: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由于氯化鋇不與二氧化硫反應,若生成了白色沉淀,該白色沉淀只能為亞硫酸鋇,說明燒杯中的溶液倒吸入廣口瓶中,亞硫酸鈉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BaSO3沉淀,
故答案為:燒杯中的溶液倒吸入廣口瓶中,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BaSO3沉淀;
(3)實驗結束后,發現燒瓶中有銅片剩余,由于稀硫酸不與銅反應,則燒瓶中還有較多的硫酸剩余,證明硫酸有剩余,需要證明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氫離子,可以用金屬鐵或碳酸鈉溶液檢驗,方法為:取少量余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Fe粉(或Na2CO3溶液),有氣體產生證明有余酸,
故答案為:取少量余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Fe粉(或Na2CO3溶液),有氣體產生證明有余酸;
(4)a.將裝置產生的氣體緩緩通過預先稱量過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結束反應后再次稱量,由于氣體中含有水蒸氣,堿石灰會吸收二氧化硫和水蒸氣,稱量后計算不準確,故a錯誤;
b.將氣體通入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由于硫酸能夠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干擾了二氧化硫的測定,所以不能用硫酸酸化高錳酸鉀溶液,故b錯誤;
c.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測量出的二氧化硫不準確,故c錯誤;
d.用排飽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測出裝置A產生氣體的體積,二氧化硫在飽和NaHSO3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可以用排水量氣方法進行二氧化硫的氣體體積測定,故d正確;
故答案為:abc;
(5)①濃硫酸密度大于水,稀釋時放出大量熱,所以稀釋時,應先往燒杯中加入蒸餾水,然后再慢慢加入反應后燒杯中的溶液,
故答案為:燒杯;蒸餾水;
②用酚酞做指示劑,溶液變色時的pH=8>7,則滴定終點時加入的氫氧化鈉稍過量,導致測定結果偏大,
故答案為:偏大;
(6)反應的銅的物質的量為:n(Cu)=$\frac{6.4g-3.2g}{64g/mol}$=0.05mol,
根據反應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可知,反應消耗的硫酸的物質的量是銅的2倍,則反應消耗的硫酸的物質的量為:0.05mol×2=0.1mol,
則反應消耗的硫酸的濃度為:$\frac{0.1mol}{0.01L}$=10mol/L,
所以反應后剩余硫酸的濃度為:18mol/L-10mol/L=8mol/L,
故答案為:8mol/L.
點評 本題考查了濃硫酸的化學性質、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實驗目的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原則及濃硫酸的性質,試題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及化學實驗、化學計算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元素編號 | 元素性質或原子結構 |
T | M層上有2對成對電子 |
X | 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2倍 |
Y | 常溫下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其氫化物的水溶液顯堿性 |
Z | 短周期元素最高正化合價是+7價 |
W | 3d能級電子數是最外層電子數的3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分子式 | C16H14O2 |
部分性質 | 能使Br2/CCl4褪色 |
能在稀H2SO4中水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l-]>[NH4+]>[H+]>[OH-] | B. | [Cl-]>[H+]>[NH4+]>[OH-] | C. | [NH4+]>[OH-]>[Cl-]>[H+] | D. | [OH-]>[H+]>[Cl-]>[N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增加C的量 | |
B. | 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 | |
C. | 保持體積不變,充入一定量的H2O(g) | |
D. | 保持壓強不變,充入N2使容器體積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22.4L H2O含有NA個分子 | |
B. | 1L 1mol•L -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數目少于NA個 | |
C. | 0.1molAlCl3完全轉化為氫氧化鋁膠體,生成0.l NA個膠體粒子 | |
D. | 0.1molCl2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轉移電子數為0.2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編號 | NaOH/mol•L-1 | HA/mol•L-1 | 混合溶液的pH |
① | 0.1 | 0.1 | pH=9 |
② | c | 0.2 | pH=7 |
③ | 0.1 | 0.2 | pH<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pH=1的溶液中:Na+、K+、SO32-、MnO4- | |
B. | pH=7的溶液中:Na+、Al3+、Cl-、SO42- | |
C. | pH>12的溶液中:Na+、K+、SO42-、AlO2- | |
D. | pH=0的溶液中:Na+、K+、NO3-、Cl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