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X、Y、Z、W、T五種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2倍,則X原子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4,則X為碳元素;Y元素常溫下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其氫化物的水溶液呈堿性,則Y為氮元素;Z元素最高正化合價是+7,最外層電子數為7,則Z為Cl元素;W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則W為Al;T原子的M層上有6個2電子,則T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6,則T為S元素,據此解答.
解答 解:X、Y、Z、W、T五種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2倍,則X原子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4,則X為碳元素;Y元素常溫下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其氫化物的水溶液呈堿性,則Y為氮元素;Z元素最高正化合價是+7,最外層電子數為7,則Z為Cl元素;W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則W為Al;T原子的M層上有6個2電子,則T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為6,則T為S元素.
(1)碳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可測定文物年代,這種同位素的符號是614C,故答案為:614C;
(2)元素Y與氫元素形成一種離子NH4+,溶液中含有該微粒的檢驗方法:取適量溶液放入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若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可證明溶液中含NH4+,
故答案為:取適量溶液放入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若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可證明溶液中含NH4+;
(3)元素Z為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實驗室制備氯氣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屬性減弱,故Cl元素非金屬性較強,
a.氫化物酸性不能說明元素非金屬性強弱,若HF為弱酸、HCl為強酸,故a錯誤;
b.氫化物越穩定,中心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故b正確;
c.一定條件下,氯氣能將硫離子從溶液中置換出來,可以說明Cl元素非金屬性較強,故c正確,
故答案為:第三周期第ⅦA族; MnO2+4HCl(濃)$\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Cl;bc;
(4)T、X、Y、Z四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分別為H2SO4、H2CO3、HNO3、HClO4,H2CO3是弱酸,其余均為強酸,W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Al(OH)3,與硫酸反應離子方程式為:3H++Al(OH)3=Al3++3H2O,
故答案為:H2CO3;3H++Al(OH)3=Al3++3H2O;
(5)X形成的最簡單有機物為CH4,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反應的第一步方程式: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
故答案為: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
點評 本題考查結構性質位置關系,難度不大,推斷元素是解題關鍵,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硝酸銨和水 | B. | 濃硫酸和水 | C. | 生石灰和水 | D. | 苛性鈉和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2 | B. | 4:3 | C. | 1:1 | D. | 8: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序號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① | 取少量稀釋后的溶液A加入淀粉后再用硫酸酸化,分裝于試管Ⅰ、Ⅱ | 無現象 | |
② | 往試管I中加入FeCl2溶液,后加入2滴KSCN溶液并振蕩; | 無現象 | 證明不是以IO3-形式存在 |
③ | 往試管II中加入3%H2O2溶液并振蕩 | 溶液變藍 | 證明以I-形式存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B. | 原子的核內中子數 | ||
C. | 原子的次外層電子數 | D. | 原子的電子層數和最外層電子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同樣多 | B. | HCl最多 | C. | HCl、HNO3一樣多 | D. | CH3COOH最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序數:b>a>c>d | B. | 原子半徑:A>B>C>D | ||
C. | 金屬性:B>A,非金屬性:D>C | D. | 離子半徑:D>C>B>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mol羥基與17g NH3所含電子數都為10NA | |
B. | 1molCl2溶于水的過程中有NA個電子轉移 | |
C. | 1molC(金剛石)中σ 鍵的數目為2NA | |
D. | 適量銅粉溶解于1L 0.5 mol/L稀硝酸中,當生成2.24L NO時,溶液中氮原子數為0.4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