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A—F是幾種典型有機代表物的分子模型,請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常溫下含碳量最高的是________(填對應字母);
(2)一鹵代物種類最多的是 ___________(填對應字母);
(3)A、B、D三種物質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中一定在同一個平面的原子數目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寫出C使溴水褪色的方程式 ___________
(6)寫出E發生溴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寫出C的官能團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
(8)F的二溴取代產物有_____________種
【答案】E F 同系物 12 CH2=CH2+Br2→CH2BrCH2Br 碳碳雙鍵 10
【解析】
由結構模型可知A為甲烷,B為乙烷,C為乙烯,D為丙烷,E為苯,F為甲苯,根據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解答該題。
有結構模型可知A為甲烷,B為乙烷,C為乙烯,D為丙烷,E為苯,F為甲苯。
(1)常溫下含碳量最高的氣態烴是為苯,含碳量為92.3%,故答案為:E。
(2)一鹵代物種類最多的是甲苯,共有4種,故答案為:F。
(3)A為甲烷、B為乙烷、D為丙烷,三種物質為同系物關系,故答案為:同系物。
(4)F為甲苯,甲苯含有立體結構的甲基,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處于同一平面,一定在同一個平面的原子數目為12,故答案為:12。
(5)C為乙烯,乙烯與溴水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反應方程式為:CH2=CH2+Br2→CH2BrCH2Br,故答案為:CH2=CH2+Br2→CH2BrCH2Br。
(6)E為苯,苯與液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F發生溴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7)C為乙烯,官能團為碳碳雙鍵,故答案為:碳碳雙鍵。
(8)F為甲苯,兩個溴原子都在甲基上有1種;一個溴原子在甲基上,另一個在苯環上有鄰、間、對3種;兩個溴原子都在苯環上有6種,所以共計是10種,故答案為:10。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為研究電化學原理,設計如圖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和b不連接時,鐵片上會有金屬銅析出
B.a和b用導線連接時,銅片上發生的反應為:Cu2++2e-= Cu
C.無論a和b是否連接,鐵片均會溶解,溶液從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D.a和b用導線連接時,SO42-向銅電極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質或原子結構如表:
元素編號 | 元素的性質或原子結構 |
X | 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3倍 |
Y | 常溫下單質是雙原子分子,其氫化物的水溶液顯堿性 |
Z | 第三周期元素的簡單離子中半徑最小 |
(1)元素X的一種單質在生活中常用作飲水機的消毒劑,該單質的化學式是________,元素Z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
(2)元素Y與氫元素形成一種離子YH,請寫出該離子電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Z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X與元素Y相比,非金屬性較強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________。
a.Y的氫化物可在純X2中燃燒生成X的氫化物和Y2
b.X的單質比Y的單質更容易與H2化合
c.X與Y形成的化合物中Y元素呈正價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中汽油含量的測量儀,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用強酸性溶液作電解質溶液)。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石墨電極作正極,發生還原反應
B. 鉑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8H18+16H2O-50e-=8CO2↑+50 H+
C. H+由質子交換膜左側向右側遷移
D. 每消耗5.6 L O2,電路中通過1 mol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電滲析法是一種利用離子交換膜進行海水淡化的方法,其原理如圖所示,電極為惰性電極。已知海水中含Na+、Cl-、Ca2+、Mg2+、SO42—等離子。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A膜是陽離子交換膜
B. 通電后,海水中陰離子往b電極處移動
C. 通電后,b電極上產生無色氣體,溶液中出現白色沉淀
D. 通電后,a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4OH--4e-=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Na—CO2”電池可將 CO2 變廢為寶。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的可充電“Na—CO2”電池,以鈉箔和多壁碳納米管(MWCNT)為電極材料,放電時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Na+3CO2=2Na2CO3+C。放電時該電池“吸入”CO2,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電流流向為 MWCNT→導線→鈉箔
B.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3CO2+4Na++4e-=2Na2 CO3+C
C.選用高氯酸鈉—四甘醇二甲醚作電解液的優點是導電性好,不與金屬鈉反應,難揮發
D.原兩電極質量相等,若生成的Na2CO3 和C 全部沉積在電極表面,當轉移 0.2 mol e-時,兩極的質量差為 11.2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氨氣是工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物質,研究制取氨氣的機理意義非凡。
(1)在常溫、常壓、光照條件下,N2在摻有少量Fe2O3的TiO2催化劑表面與水發生下列反應:
N2(g)+3H2O(l)2NH3(g)+3/2O2(g) △H= a kJ mol-1。
為進一步研究生成NH3的物質的量與溫度的關系,常壓下達到平衡時測得部分實驗數據如下:
T/K | 303 | 313 | 323 |
n(NH3)/(l0-2mol) | 4.8 | 5.9 | 6.0 |
此反應的a_________0,△S________0。(填“>”“<”或“ = ”)
(2)—定溫度和壓強下,在2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合成氨氣:N2(g)+3H2(g)2NH3(g) △H="-92.4" kJ mol-1。在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①0~10 min內,以NH3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_。
②在10~20 min內,NH3濃度變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A.加入催化劑 B.縮小容器體積 C.降低溫度 D.增加NH3的物質的量
③ 20 min達到第一次平衡,在反應進行至25 min時,曲線發生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5min達到第二次平衡,則平衡的平衡常數K1______K2(填“>”“<”或“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反應N2(g)+O2(g)=2NO(g)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斷開1mol N2(g)中化學鍵需吸收946kJ能量,斷開1mol O2(g)中化學鍵需吸收498kJ能量。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N2(g)+O2(g)=2NO(g) △H=-180
B. NO(g)=1/2N2(g)+1/2O2(g) △H=+90
C. 斷開1mol NO(g)中化學鍵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 形成1 mol NO(g)中化學鍵可釋放90kJ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根據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A | 向NaHS溶液中滴入酚酞 | 溶液變紅色 | HS-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 |
B | 向濃度均為0.1mol/L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 出現藍色沉淀 | Ksp[Mg(OH)2]>Ksp[Cu(OH)2] |
C |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濃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硅酸鈉溶液中 | 產生白色渾濁 | 酸性:鹽酸>碳酸>硅酸 |
D | 向盛有KI3溶液的兩試管中分別加入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 前者溶液變藍色,后者有黃色沉淀 | KI3溶液中存在I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