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液體分別和溴水混合并振蕩,靜置后分為兩層,水層和油層均為無色的是( )
A.己烷 B.CCl4 C.NaOH溶液 D.己烯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濃H2SO4 |
△ |
濃H2SO4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目的 | 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 | ||||||||||
實驗 |
![]() |
![]() |
![]() | ||||||||
實驗結論 | 結論: 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FeCl3在實驗中的作用為: 催化劑 催化劑 | ||||||||||
反應方程式 | 2H2O2
2H2O2
|
實驗目的 | 探究鹵素單質氧化性的相對強弱 | |
實驗 | 現象 | 離子方程式 |
1.將少量氯水分別加入盛有KBr和NaI溶液的試管中, 振蕩后加入CCl4,振蕩、靜置 |
(1)溶液分層,上層幾 乎無色,下層為橙色. (2) 溶液分層,上層幾乎無色,下層為紫(紅)色 溶液分層,上層幾乎無色,下層為紫(紅)色 |
(1) Cl2+2Br-=Br2+2Cl- Cl2+2Br-=Br2+2Cl- (2) Cl2+2I-=I2+2Cl- Cl2+2I-=I2+2Cl- |
2.將少量溴水加入盛有NaI溶液的試管中, 振蕩后加入少量CCl4,振蕩、靜置 |
/ | (3) Br2+2I-=I2+2Br- Br2+2I-=I2+2Br- |
實驗結論并從原子結構上解釋原因 | 結論:氧化性:Cl2>Br2>I2 解釋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核電荷數逐漸增大,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結論:氧化性:Cl2>Br2>I2 解釋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核電荷數逐漸增大,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弱,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Cu |
△ |
Cu |
△ |
Cu |
△ |
Cu |
△ |
濃硫酸 |
△ |
濃硫酸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濃硫酸 |
170℃ |
濃硫酸 |
140℃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溴 | |
狀態 | 無色液體 | 無色液體 | 無色液體 | 紅棕色液體 |
密度/g.cm-3 | 0.79 | 2.18 | 0.71 | 3.10 |
沸點/℃ | 78.5 | 131.4 | 34.6 | 58.8 |
熔點/℃ | -114.3 | 9.79 | -116.2 | -7.2 |
水溶性 | 混溶 | 難溶 | 微溶 | 可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扶余一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填空題
(10分)“鈀催化的交叉偶聯方法”能夠簡單而有效地使穩定的碳原子方便地聯結在一起,從而合成復雜分子,同時也有效避免了更多副產品的產生。已知一種鈀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如下:
應用上述反應原理合成防曬霜的主要成分G的路線如下圖所示(A、B、D、E、F、G分別表示一種有機物,部分反應試劑和條件未注明):
已知:A能發生銀鏡反應,1moI A最多與2 mol H2反應;C5H11OH分子中只有一個支鏈,其連續氧化的產物能與NaHCO3反應生成CO2,其消去產物的分子中只有一個碳原子上未連接氫;F能與溴水反應但不能與三氯化鐵溶液發生顯色反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A中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B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W, W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
(2) B→D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 在E→F反應結束后,通過分液分離出上層液體,檢驗其中是否混有E的試劑是_______
(4) G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
(5) 有機物X相對分子質量為86,寫出它與B互為同系物的所有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