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編號 | C(H2)mol/L | C(CO)mol/L |
甲 | 2 | 1 |
乙 | 1 | 2 |
丙 | 1 | 1 |
分析 (1)①依據化學方程式和平衡常數概念書寫,依據平衡常數隨溫度變化判斷反應能量變化;
②反應為氫氣和CO,則$\frac{n({H}_{2})}{c(CO)}$比值越大,CO的轉化率越大;
(2)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K1=$\frac{{c}^{4}({H}_{2}O){c}^{2}(C{O}_{2})}{{c}^{3}(C{H}_{3}OH){c}^{3}({O}_{2})}$
②2CO(g)+O2(g)═2CO2(g) K2=$\frac{{c}^{2}(C{O}_{2})}{{c}^{2}(CO)c({O}_{2})}$
③H2O(g)═H2O(l) K3=$\frac{1}{c({H}_{2}O)}$
④CH3OH(l)+O2(g)═CO(g)+2H2O(l) K4=$\frac{c(CO){c}^{2}({H}_{2}O)}{c(C{H}_{3}OH)c({O}_{2})}$.
解答 解:(1)①K=$\frac{c(C{H}_{3}OH)}{{c}^{2}({H}_{2})•c(CO)}$由表中數據可知溫度升高,K值減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逆反應為吸熱反應,正反應即為放熱反應△H<0,
故答案為:$\frac{c(C{H}_{3}OH)}{{c}^{2}({H}_{2})•c(CO)}$;<;
②增加氫氣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則CO的轉化率增大,反應為氫氣和CO,則$\frac{n({H}_{2})}{c(CO)}$比值越大,CO的轉化率越大,所以CO的轉化率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丙>乙,故答案為:甲>丙>乙;
(2)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K1=$\frac{{c}^{4}({H}_{2}O){c}^{2}(C{O}_{2})}{{c}^{3}(C{H}_{3}OH){c}^{3}({O}_{2})}$
②2CO(g)+O2(g)═2CO2(g) K2=$\frac{{c}^{2}(C{O}_{2})}{{c}^{2}(CO)c({O}_{2})}$
③H2O(g)═H2O(l) K3=$\frac{1}{c({H}_{2}O)}$
④CH3OH(l)+O2(g)═CO(g)+2H2O(l)
K4=$\frac{c(CO){c}^{2}({H}_{2}O)}{c(C{H}_{3}OH)c({O}_{2})}$=$\frac{{{K}_{1}}^{\frac{1}{2}}•{{K}_{3}}^{2}}{{{K}_{2}}^{\frac{1}{2}}}$,
故答案為:$\frac{{{K}_{1}}^{\frac{1}{2}}•{{K}_{3}}^{2}}{{{K}_{2}}^{\frac{1}{2}}}$.
點評 本題考查平衡常數表達式和計算,平衡移動原理分析應用等,為高頻考點,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計算能力,注意把握平衡常數的意義,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解得到的 Cu 的物質的量為 0.5 mol | |
B. | 向電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98 g 的 Cu(OH)2 可恢復為原溶液 | |
C. | 原混合溶液中 c(K+)=4 mol/L | |
D. | 電解后溶液中 c(H+)=2 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 B. | A的轉化率增大 | ||
C. | m+n<p | D. | C的體積分數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 |
B. | 任何純凈物都是有一種元素組成的 | |
C. |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
D. | 有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實驗室制備CO2的反應為:CaCO3+2HCl═CaCl2+H2O+CO2 | |
B. | 向氯化銅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Ag++Cl-═AgCl | |
C. | 氫氧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Ba2++OH-+H++SO42-═BaSO4+H2O | |
D. | 稀硫酸滴到銅片上:Cu+2H+═Cu2++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1所示,從能量角度考慮,石墨比金剛石穩定 | |
B. | 圖2表示Al3+與OH-反應時含鋁微粒濃度變化曲線,圖中a點溶液中大量存在Al3+ | |
C. | 圖3所示,圖中的陰影部分面積的含義是(v正-v逆) | |
D. | 圖4表示0.001 mol•L-1鹽酸滴定0.001 mol•L-1NaOH溶液的滴定曲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