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反應A+B=C+D在低溫下能自發進行,在高溫下不能自發進行,對該反應過程ΔH、ΔS的判斷正確的是 | |
[ ] | |
A. |
ΔH<0 ΔS>0 |
B. |
ΔH>0 ΔS>0 |
C. |
ΔH<0 ΔS<0 |
D. |
ΔH>0 ΔS<0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Q___________0(填“>”或“<”)。
(2)t1至t2時間內,用D的物質的量濃度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v(D)=____________。
(3)在上圖中作出t1至t2時間內的c(D)變化的曲線。
(4)t2時壓強p2_________p0(填“>”“<”或“=”),原因是_________。
(5)對ΔH的判斷正確的是_________。
A.變為2Q B.介于Q與2Q之間
C.減小 D.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0-2011學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12分)(1)某化學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NaHCO3和Na2CO3的有關知識后,進行如下實驗: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mL4 mol·L-1稀鹽酸,將兩個各裝有0.3g NaHCO3或 Na2CO3粉末的小氣球分別套在兩支試管口。將氣球內的NaHCO3或Na2CO3同時倒入試管中,觀察到現象如下:
①試管中(填產生沉淀或氣體及反應速率等相關現象)___________ _。
②盛______________的試管中氣球變得更大,大小氣球體積之比約為(填簡單整數比)____________;
③甲同學用手觸摸試管,發現盛NaHCO3粉末的試管變冷,而盛Na2CO3
的試管溫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狀態如何,NaHCO3和HCl反應為吸熱反應,而Na2CO3和HCl反應為放熱反應。類似如中和熱,甲同學寫出了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HCO3-(aq)+H+(aq)=H2O(l)+CO2(g); △H>0
CO32-(aq)+2H+(aq)=H2O(l)+CO2(g); △H<0
甲下結論的方法是否正確_____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2)為研究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繼續進行了下列實驗(每次實驗各做3次平行實驗,取平均值):
序號 | 試劑1 | 試劑2 | 混合前溫度 |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溫度 |
① | 35mL水 | 2.5g NaHCO3固體 | 20℃ | 18.5℃ |
② | 35mL水 | 3.2g Na2CO3固體 | 20℃ | 24.3℃ |
③ | 35mL 稀鹽酸 | 含2.5g NaHCO3的飽和溶液32.5mL | 20℃ | 19℃ |
④ | 35mL 稀鹽酸 | 含3.2g Na2CO3的飽和溶液23.1 mL+10ml水 | 20℃ | 24.2℃ |
⑤ | 35mL 稀鹽酸 | 2.5gNaHCO3固體 | 20℃ | 16.2℃ |
⑥ | 35mL 稀鹽酸 | 3.2g Na2CO3固體 | 20℃ | 25.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推斷題
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B原子的價電子數等于該元素最低化合價的絕對值,C與D能形成D2C和D2C2兩種化合物,而D是同周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E的負一價離子與C和A形成的某種化合物分子含有相同的電子數。
(1)A、C、D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 。
(2)已知:①E-E→2E·;△H=+a kJ·mol-1
② 2A·→A-A;△H=-b kJ·mol-1
③E·+A·→A-E;△H=-c kJ·mol-1(“·”表示形成共價鍵所提供的電子)
寫出298K時,A2與E2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3)在某溫度下、容積均為2L的三個密閉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保持恒溫恒容,使之發生反應:2A2(g)+BC(g)X(g);△H=-dJ·mol-1(d>0,X為A、B、C三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初始投料與各容器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據如下:
實驗 |
甲 |
乙 |
丙 |
初始投料 |
2 molA2、1 molBC |
1 molX |
4 molA2、2 molBC |
平衡時n(X) |
0.5mol |
n2 |
n3 |
反應的能量變化 |
放出Q1kJ |
吸收Q2kJ |
放出Q3kJ |
體系的壓強 |
P1 |
P2 |
P3 |
反應物的轉化率 |
α1 |
α2 |
α3 |
①在該溫度下,假設甲容器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所需時間為4 min,則該時間段內A2的平均反應速率v(A2) 。
②該溫度下此反應的平衡常數K的值為 。
③三個容器中的反應分別達平衡時各組數據關系正確的是 (填序號)。
A.α1+α2=1 B.Q1+Q2=d C.α3<α1
D.P3<2P1=2P2 E.n2<n3<1.0mol F.Q3=2Q1
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甲容器的體系體積壓縮到1L,若在第8min達到新的平衡時A2的總轉化率為65.5%,請在下圖中畫出第5min 到新平衡時X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變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2013學年四川省德陽市高三“一診”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0分)一定溫度時,在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反應A(s)+B(g)C(g)+D(g)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容器內氣體的密度增大。請回答下列問題:
(1)正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反應;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的表達式是 。
(2)能判斷該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的依據是 。(填寫字母編號)
A. 體積分數組成C%=D%
B. 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Al的同時生成n molC
C. 溫度和體積一定是,某一生成物濃度不再變化
D. 溫度和體積一定是,容器內壓強不再變化
(3)該反應的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右圖所示。
T2時改變了某種條件,改變的條件是 。(填寫字母編號)
A.升溫 B.加壓 C.催化劑 D.增加A的量
(4)升高溫度到T℃時,在一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A和3mol B,發生上述反應。平衡后測得K=1。然后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容器容積至原來的10倍,結果A的百分含量始終未改變,則此時B的轉化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