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將苯和溴的混合物滴入鐵屑粉上后,鐵屑和溴發生反應生成溴化鐵,苯和液溴在溴化鐵做催化劑條件下能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
(2)溴苯中的溴易揮發,非極性分子的溶質易溶于非極性分子的溶劑,據此分析苯的作用;該反應中有溴化氫生成,溴化氫溶于水得到氫溴酸,氫溴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氫溴酸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溴化銀;
(3)溴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溴苯密度大于水,是無水油狀液體,溴化氫易揮發;
(4)倒置漏斗或球形干燥管能防止溶液倒吸;
(5)溴化氫溶于水能得到氫溴酸,溴和水反應也可得到氫溴酸.
解答 解:(1)將苯和溴的混合物滴入鐵屑粉上后,鐵屑和溴發生反應:2Fe+3Br2═2FeBr3,苯和液溴在溴化鐵做催化劑條件下能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反應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2Fe+3Br2═2FeBr3,;
(2)溴苯中的溴易揮發,溴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極性分子,根據相似相溶原理知,溴易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溴蒸汽;該反應中有溴化氫生成,溴化氫溶于水得到氫溴酸,氫溴酸是酸性物質,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氫溴酸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溴化銀,所以觀察D和E兩試管,看到的現象是D管中變紅,E管中出現淺黃色沉淀,
故答案為:吸收Br2蒸汽;D管中變紅;E管中出現淺黃色沉淀;
(3)苯與液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和溴化氫,溴苯是密度大于水,無色的油狀液體,溴化氫易揮發,能與水蒸氣結合成氫溴酸液滴,溴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
故答案為:溶液中有紅褐色的絮狀物生成,底部有無色油狀物質生成,液面上有白霧;
(4)當兩端壓力發生壓力變化時,液體會產生倒吸現象,因為倒置的漏斗下口很大,液體上升很小的高度就有很大的體積,上升的液體的本身的壓力即可低償壓力的不均衡.因此由于上部還有空氣隔離,液體不會倒吸入上端的細管道,所以具有防倒吸作用的儀器有F;而D和E中導管沒有插入液面下,故也有防倒吸的作用,故答案為:DEF;
(5)溴化氫溶于水能得到氫溴酸,溴和水反應也可得到氫溴酸,如果沒有C裝置,無法判斷該反應中是否有溴化氫生成;苯溶解了溴,除去的溴的干擾,所以能判斷該反應有溴化氫生成,故答案為:除去Br2的干擾.
點評 本題考查了苯的取代反應實驗,考查的知識點有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產物的判斷、蒸汽的成分及性質,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注意苯能和液溴發生取代反應,和溴水不反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mol | B. | 1mol | C. | 8mol | D. | 2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22.4LSO3中含有氧原子的數目為3NA | |
B. | 18gH218O 中含有的電子數為10NA | |
C. | 常溫下,4g甲烷中含有C-H鍵的數目為NA | |
D. | 24g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能發生丁達爾效應的分散系有氯化鈉溶液、水等 | |
B. | 將1L 2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膠體后,其中含有氫氧化鐵膠粒數為2NA | |
C. | 黃河入海口處三角洲的形成與膠體性質有關 | |
D. | 將飽和FeCl3溶液加熱至沸騰,制得Fe(OH)3膠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