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 | Fe2+ | Cu2+ | |
氫氧化物開始沉淀時的pH | 1.9 | 7.0 | 4.7 |
氫氧化物沉淀完全時的pH | 3.2 | 9.0 | 6.7 |
分析 氯化亞鐵和氯化銅的混合液中,加入氧化劑可以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調節pH可以將鐵離子沉淀,得到氯化銅的水溶液,然后再酸性環境下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即可得到氯化銅晶體,
(1)加入氧化劑,將Fe2+氧化為Fe3+,易除去,選擇的氧化劑不能引進新的雜質離子是最佳氧化劑;
(2)在調節pH時,加入的物質不能引進新雜質;根據鐵離子和銅離子都能和堿之間反應得到沉淀來回答;
(3)銅離子水解溶液顯示酸性,加熱蒸干硫酸銅溶液得到的是氫氧化銅,據此回答;
(4)在酸性環境下加入碳酸鈣,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鈣會溶解;
(5)溶液中存在較多的氫離子,加鎂粉,會生成氫氣;
解答 解:根據流程圖,氯化亞鐵和氯化銅的混合液中,加入氧化劑可以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調節pH可以將鐵離子沉淀,得到氯化銅的水溶液,然后再酸性環境下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即可得到氯化銅晶體,
(1)根據實驗目的,加入氧化劑的目的是將Fe2+氧化成Fe3+,便于生成Fe(OH)3沉淀而與Cu2+分離,K2Cr2O7、NaClO、H2O2、KMnO4都具有氧化性,能將亞鐵離子氧化,但是K2Cr2O7、NaClO、KMnO4能引進新的雜質離子,雙氧水是綠色氧化劑,得到的還原產物是水,不會引進雜質離子,
故答案為:C;
(2)中和溶液的酸性,調節pH,將鐵離子沉淀,銅離子不沉淀,可以加入CuO[或Cu(OH)2、CuCO3、Cu2(OH)2CO3],鐵離子和銅離子都能和堿之間反應得到沉淀,若不用物質Y,而是直接用堿能不能達到目的,
故答案為:CuO[或Cu(OH)2、CuCO3、Cu2(OH)2CO3];不能,加堿使Fe3+沉淀的同時也能使Cu2+沉淀;
(3)銅離子水解溶液顯示酸性,加熱蒸干硫酸銅溶液得到的是氫氧化銅,為防止水解,應該在HCl氣流中蒸干,
故答案為:不能;應在HCl氣流中加熱蒸發結晶;
(4)氯化鐵和氯化銅的混合液中銅離子和鐵離子水解顯酸性,若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鈣,碳酸鈣溶解,產生二氧化碳氣泡,溶液的酸性減弱,鐵離子會形成沉淀,
故答案為:碳酸鈣溶解,產生氣泡和紅褐色沉淀;
(5)氯化鐵和氯化銅的混合液中銅離子和鐵離子水解顯酸性,溶液中存在較多的氫離子,加鎂粉,會生成氫氣;
故答案為:氫氣;鎂粉與氯化鐵、氯化銅水解生成的氫離子反應生成氫氣;
點評 本題是一道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的實驗方案設計題,題目考查的知識點較多,涉及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應用、調節pH除雜質、鹽的水解原理的應用、膠體的性質等,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1:1 | B. | 1:1:3 | C. | 1:3:1 | D. | 3: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00mL 8mol/LFeCl3溶液完全反應可制得0.8NA 個Fe(OH)3膠粒 | |
B. | 0.1 mol 16OD-離子含有的電子、中子數均為1.0NA | |
C. | 常溫常壓下,42g乙烯和丁烯混合氣體中,極性鍵數為 6 NA | |
D. | 密閉容器中2 mol NO與1 mol O2充分反應,產物的分子數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全部 | B. | 只有①④ | C. | 只有①③④ | D. | 只有①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8.4 mol/L | |
B. | 該硫酸常用做干燥劑 | |
C. | 配制200 mL 4.6 mol/L的稀硫酸需取該硫酸50 mL | |
D. | 該硫酸與等質量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濃度大于9.2 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反應3Br2+3CO32-=5Br-+BrO3-+3CO2↑中,每生成3 mol CO2轉移的電子數為5NA | |
B. | 0.5 mol 甲基中電子數為5NA | |
C. | 常溫下,1 L 0.1 mol/L的NH4NO3溶液中氫原子總數為0.4NA | |
D. | 常溫常壓下,22.4 L N2H4中N-H鍵數為4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云南省高三上第二次周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物質按照強電解質、弱電解質、非電解質、能導電的順序排列的選項是
A. 氯化氫 氨氣 甲烷 銅
B. H2SO4 HF 乙醇 氯化鈉溶液
C. 氫氧化鋇 氫氧化鈣 二氧化碳 氨水
D. 氯化氫 食醋 葡萄糖 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