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當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時,與HCO3-、CO32-離子不能大量共存;當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時,與Ba2+離子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2)碳能與二氧化硅反應生成硅單質;
(3)CO2能和氫氧化鈉發生反應,氧化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金屬鋁能和強堿反應生成氫氣,利用瓶內壓強變化來解釋;
(4)根據氯氣與水溶液的反應,類推(CN)2與水的反應;
(5)依據所給的例子可以知道:當非金屬氧化物有高低價態時,過氧化鈉與低價態的非金屬氧化物發生化合反應,生成該非金屬的最高價態的含氧酸鹽,此時沒有氧氣產生;當非金屬氧化物有高低價態時,過氧化鈉與最高價態的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該非金屬的最高價態的含氧酸鹽和氧氣;
(6)因3NO2+H2O═2HNO3+NO①,2NO+O2=2NO2②,兩種反應不斷交替進行,所以綜合為①×2+②得:4NO2+O2+2H2O=4HNO3,①×2+②×3得:
4NO+3O2+2H2O=4HNO3,NO2、NO混合氣體和O2通入倒立在水槽中盛有水的量筒內,充分反應后,量筒里液面上升,最終剩余氣體,剩余氣體為一氧化氮或氧氣,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當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時,HCO3-、CO32-離子與H+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當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時,SO42-、CO32-與Ba2+離子反應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答案為:HCO3-、CO32-;SO42-、CO32-;
(2)碳能與二氧化硅反應生成硅單質,化學反應方程式:2C+SiO2$\frac{\underline{\;高溫\;}}{\;}$Si+2CO↑,故答案為:2C+SiO2$\frac{\underline{\;高溫\;}}{\;}$Si+2CO↑;
(3)CO2能和氫氧化鈉發生反應,CO2被吸收,使罐內氣體壓強減小而被外界大氣壓壓癟;氧化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金屬鋁能和強堿反應生成氫氣,導致罐內氣體壓強又增大而重新鼓起,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實質是:2OH-+CO2═CO32-+H2O,氧化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Al2O3+2OH-═2AlO2-+H2O;金屬鋁能和強堿反應的實質是: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為:CO2+2OH-═CO32-+H2O、Al2O3+2OH-═2AlO2-+H2O、2Al+2OH-+2H2O═2AlO2-+3H2↑;
(4)由Cl2+H2O=HCl+HClO可知,(CN)2的化學性質和鹵素很相似,則(CN)2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N)2+H2O=HCN+HCNO,
故答案為:(CN)2+H2O=HCN+HCNO;
(5)二氧化硫是低價態的硫的氧化物,因此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硫發生化合反應,生成硫酸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Na2O2=Na2SO4,
三氧化硫是最高價態的硫的氧化物,因此過氧化鈉與三氧化硫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SO3+2Na2O2=2Na2SO4+O2↑;故答案為:SO2+Na2O2=Na2SO4、2SO3+2Na2O2=2Na2SO4+O2;
(6)3NO2+H2O═2HNO3+NO①,2NO+O2=2NO2②,兩種反應不斷交替進行,所以綜合為①×2+②得:4NO2+O2+2H2O=4HNO3,①×2+②×3得:
4NO+3O2+2H2O=4HNO3,將20ml的NO2和O2通入倒立在水槽中盛有水的量筒內,充分反應后,量筒里液面上升,最終剩余3ml氣體,設20ml的混合氣體中兩種氣體的體積分別為X
當剩余3ml氣體為氧氣時:依據
4NO2+O2+2H2O=4HNO3,
4 1
X $\frac{X}{4}$
X+$\frac{X}{4}$+3=20
X=13,6ml
當剩余氣體為NO,則剩余NO2為9ml
4NO2+O2+2H2O=4HNO3,
4 1
X $\frac{X}{4}$
X+$\frac{X}{4}$+9=20
X=8.8ml
原二氧化氮體積=8.8ml+9ml=17.8ml,故答案為:13.6mL或17.8mL.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計算,明確二氧化氮發生的反應是解本題關鍵,根據方程式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和氧氣關系式解答,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氯水中通入一定量的SO2氣體可增強氯水的漂白性 | |
B. | 因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紅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 |
C. | 已知酸性:H2SO4>HClO,則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可生成次氯酸 | |
D. | 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SO2,溶液變紅后不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 B. | Cu是氧化劑 | ||
C. | CO是還原劑 | D. | 該反應中有電子轉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滴定前 | 第一次終點 | 第二次終點 | 第三次終點 | |
滴定管 液面刻度 | 0.00mL | 16.02mL | 16.00mL | 16.01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水中加入NaHCO3溶液會抑制水的電離 | |
B. | 35℃時純水中c(H+)>c(OH-) | |
C. | 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會抑制水的電離 | |
D. | c(H+)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 |
B. | SiO2不與水反應,所以二氧化硅不是酸性氧化物 | |
C. | 裝有燒堿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是為了防止燒堿與二氧化硅反應生成硅酸鈉而使瓶塞與瓶口黏在一起 | |
D. | 晶體硅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