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濃縮后增大溴離子的濃度,與氯氣發生2Br-+C12=Br2+2Cl-,用空氣和水蒸氣將溴吹出,并用SO2氧化吸收,從而達到富集溴,③中發生Br2+2H2O+SO2═2HBr+H2SO4,④中發生Cl2+2HBr=Br2+2HCl,
(1)氯元素核電荷數17,原子核外三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7個,據此得到周期表位置,氯氣分子中氯原子間相處一對共用電子對,氯原子核外17個電子;
(2)和氯元素位于同主族的另外一個短周期元素單質為F2,氟原子間形成一對共用電子對,非金屬性越強氫化物穩定性越強;
(3)步驟②中體現了溴具有的性質是易揮發性;
(4)步驟③中反應是溴單質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和溴化氫,反應中被氧化的元素是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元素;
(5)電解飽和食鹽水溶液中氯離子在陽極失電子被氧化生成氯氣,氫離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生成氫氣被還原,水電離平衡正向進行,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
(6)吹出Br2后用碳酸鈉溶液吸收,形成溴化鈉和溴酸鈉,同時有CO2放出,生成溴化鈉和溴酸鈉,在酸溶液中會反應歸中反應.
解答 解:(1)氯元素核電荷數17,原子核外三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7個,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ⅤⅡA,氯氣分子中氯原子間相處一對共用電子對,形成一個共價鍵,氯原子核外17個電子,其核外存在17種運動狀態不同的電子,
故答案為:第三周期第ⅤⅡA;共價鍵;17;
(2)和氯元素位于同主族的另外一個短周期元素單質為F2,氟原子間形成一對共用電子對,電子式為,,非金屬性越強氫化物穩定性越強,兩者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是HF>HCl,
故答案為:;HF;HCl;
(3)步驟②中用空氣和水蒸氣將溴吹出,并用SO2氧化吸收,從而達到富集溴,體現了溴具有的性質是沸點低,易揮發,
故答案為:沸點低,易揮發;
(4)步驟③中反應是溴單質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和溴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r2+SO2+2H2O=H2SO4+2HBr,反應中被氧化的元素是S元素,化合價+4價變化為+6價,
故答案為:Br2+SO2+2H2O=H2SO4+2HBr;S;
(5)電解飽和食鹽水溶液中氯離子在陽極失電子被氧化生成氯氣,氫離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生成氫氣被還原,水電離平衡正向進行,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溶液中生成氫氧化鈉,
故答案為:H2;NaOH;
(6)吹出Br2后用碳酸鈉溶液吸收,形成溴化鈉和溴酸鈉,同時有CO2放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溴元素0價變化為-1價和+5價,電子轉移總數5e-,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明電子轉移方向與數目為:,
故答案為:.
點評 本題考查了離子性質的應用,混合物除雜的實驗方案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強弱規律應用,歸中反應的分析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分類標準 | 金屬單質 | 堿性氧化物 | 硝酸鹽 | 非電解質 |
屬于該類的物質(填序號) | ② | ③ | ⑥ |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導電的物質是電解質 | |
B. | 電離出氫離子的化合物是酸 | |
C. | 氧化還原反應中轉移電子數等于得電子數與失電子數加和 | |
D. | 丁達爾效應可用來區別溶液和膠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uO+H2$\frac{\underline{\;\;△\;\;}}{\;}$Cu+H2O | B. | NH3+HCl═NH4Cl | ||
C. |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 D. | H2SO4+2NaOH═Na2SO4+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硫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 |
B. | Cl2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 |
C. | 將銅絲插入足量濃硝酸中:Cu+8H++2NO3-═3Cu2++2NO2↑+H2O | |
D. |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過量CO2制Al(OH)3:CO2+2AlO2-+3H2O═2Al(OH)3↓+C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SO2使品紅溶液褪色 | B. | 氯水使紫色石蕊試液褪色 | ||
C. | SO2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 D. | 活性炭使比墨水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不變渾濁,②變渾濁 | B. | ①變渾濁,②不變渾濁 | ||
C. | ①變渾濁,②變渾濁 | D. | ①不變渾濁,②變淺黃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