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名稱 | 相對分子質量 | 密度/(g•cm-3) | 沸點/℃ | 水中溶解性 |
異戊醇 | 88 | 0.8123 | 131 | 微溶 |
乙酸 | 60 | 1.0492 | 118 | 溶 |
乙酸異戊酯 | 130 | 0.8670 | 142 | 難溶 |
分析 (1)若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忘記加入碎片,則可導致液體飛濺,如重新加入,應注意防止實驗事故的發生;
(2)第二次水洗,主要目的是除去產品中殘留的碳酸氫鈉;
(3)乙酸異戊酯的密度比水小,應溶液的上層;
(4)少量無水硫酸鎂能夠吸收乙酸異戊酯中少量的水分,起到干燥作用;
(5)先計算出乙酸和異戊醇的物質的量,然后判斷過量情況,根據不足量計算出理論上生成乙酸異戊酯的物質的量,最后根據實際上制取的乙酸異戊酯計算出產率;
(6)若從130℃便開始收集餾分此時的蒸氣中含有異戊醇,會收集少量的未反應的異戊醇,導致獲得的乙酸異戊酯質量偏大.
解答 解:(1)碎瓷片的多孔結構存在可以防止在加熱過程中產生暴沸現象,補加碎瓷片時需要待已加熱的試液冷卻后再加入,
故答案為:停止加熱,待反應液冷卻后加入碎瓷片;
(2)反應后的溶液要經過多次洗滌,在洗滌操作中,第一次洗滌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化劑硫酸和醋酸;第一步中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既可以除去未洗凈的醋酸,也可以降低酯的溶解度,但第一步洗滌后生成的酯中混有碳酸氫鈉,所以第二次水洗,主要目的是除去產品中殘留的碳酸氫鈉,
故答案為:洗掉碳酸氫鈉;
(3)乙酸異戊酯的密度比水小,應溶液的上層,則用從上口倒出,故答案為:上;
(4)實驗中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鎂的目的是吸收酯中少量的水分,對其進行干燥,
故答案為:干燥;
(5)乙酸的物質的量為:n=$\frac{6.0g}{60g/mol}$=0.1mol,異戊醇的物質的量為:n=$\frac{4.4g}{88g/mol}$=0.05mol,由于乙酸和異戊醇是按照1:1進行反應,所以乙酸過量,生成乙酸異戊酯的量要按照異戊醇的物質的量計算,即理論上生成0.05mol乙酸異戊酯;實際上生成的乙酸異戊酯的物質的量為:$\frac{3.9g}{130g/mol}$=0.03mol,所以實驗中乙酸異戊酯的產率為:$\frac{0.03mol}{0.05mol}$×100%=60%,
故答案為:c;
(6)在進行蒸餾操作時,若從130℃便開始收集餾分此時的蒸氣中含有異戊醇,會收集少量的未反應的異戊醇,因此會導致產率偏高,
故答案為:未到140℃就收集餾分(會收集少量未反應的異戊醇).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物質的制備,為高考常見題型,題目涉及常見儀器的構造與安裝、混合物的分離、提純、物質的制取、藥品的選擇及使用、物質產率的計算等知識,題目難度較大,試題涉及的題量較大,知識點較多,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K2CO3 | KHCO3 | K2SO4 | KMnO4 | |
溶解度/g | 111 | 33.7 | 11.1 | 6.3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6.02×1023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近似值 | |
B. | 阿伏加德常數個微粒的物質的量是1 mol | |
C. | 1 mol 12C原子的質量為12 g | |
D. | 硫酸的摩爾質量是98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步驟 | 預期現象和結論 |
步驟1:取少量懸濁液,過濾,充分洗滌后,取濾渣于試管中,加入過量2mol/L的鹽酸溶液,充分振蕩,再滴加幾滴0.1mol/L氯化鋇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懸濁液中混有Cu4(OH)6SO4. |
步驟2:另取少量懸濁液于試管中,將試管放入裝有沸水的小燒杯中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取出試管觀察 | 試管中有黑色固體生成,說明懸濁液中混有Cu(O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化學式 | CaSO4 | Ag2SO4 | PbSO4 |
Ksp | 4.9×10-5 | 1.2×10-5 | 1.6×1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