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氧元素也參與了碳循環 | B. | 綠色植物可吸收大氣中CO2 | ||
C. | 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會造成溫室效應 | D. | 呼吸和光合作用時碳元素均被氧化 |
分析 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態系統,在群落內,碳元素以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通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無機環境.
解答 解:A.生物圈中的碳循環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并放出氧氣,氧元素也參與了碳循環,故A正確;
B.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故B正確;
C.燃燒化石燃料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故C正確;
D.光合作用時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碳元素被還原,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意在強化學生對碳循環過程的識記與理解,題目難度不大,學習中注意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每消耗1molN2的同時消耗2molNH3 | |
B. | 相同時間內消耗28gN2與消耗6gH2的反應速率相同 | |
C. | 當v(N2)=3v(H2)時表示反應已達平衡 | |
D. | 2min內H2減少3mol,則v(N2)=0.5mol/(L•mi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干冰、液態氯化氫都是電解質 | |
B. | 有單質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不一定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 |
C. | Na2O、Fe2O3、Al2O3既屬于堿性氧化物,又屬于離子化合物 | |
D. | 根據是否具有丁達爾效應,將分散系分為溶液、濁液和膠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在0.1mol•L-1 NH4Cl溶液中:c(Cl-)>c(NH4+)>c(OH-)>c(H+) | |
B. | 在0.1mol•L-1 CH3COOH中:c(CH3COOH)>c(H+)>c(CH3COO-)>c(OH-) | |
C. | 0.2mol•L-1NaHCO3溶液與0.1mol•L-1KOH溶液等體積混合:c(Na+)═2c(CO32-)+c(HCO3-)+c(H2CO3) | |
D. | 0.2mol•L-1氨水與0.1mol•L-1HCl溶液等體積混合:c(Cl-)+c(H+)═c(NH3•H2O)+c(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升高溫度,該反應的平衡常數增大 | |
B. | 當v(CO2):v (H2)=1:3時,反應達到平衡 | |
C. | 當 c(CH3OH)=1mol•L-1時,反應達到平衡 | |
D. | 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CO2,甲醇的體積分數一定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配制稀硫酸時,應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體積的水,再邊攪拌邊慢慢加入濃硫酸 | |
B. | 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時,先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3%~5%的NaOH溶液 | |
C. | 電失火時,不能用水滅火,可以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 |
D. | 無毒的藥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更不要用嘴嘗藥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frac{{c}^{3}(CO)}{{c}^{3}(C{O}_{2})}$ | |
B. | 升高溫度,平衡常數增大 | |
C. | 再向容器中通入CO,平衡常數減小 | |
D. | 及時分離出生成物Fe,平衡向右移動,可提高原料利用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2 | B. | 1:200 | C. | 1:50 | D. | 1: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