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 | 熔點/℃ | 沸點/℃ | 其他 |
CCl4 | -23 | 76.8 | 與TiCl4互溶 |
TiCl4 | -25 | 136 | 遇潮濕空氣產生白霧 |
分析 (1)①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
②向TiO2(s)+2Cl2(g)?TiCl4(l)+O2(g)反應體系中加C,能反應掉生成物O2,從化學平衡移動的角度分析;
(2)為防止產品TiCl4被氧化,實驗開始時先點燃A處的酒精燈,使四氯化碳揮發,排盡系統(裝置)中的空氣,待C中燒瓶里有液滴出現時再點燃B處的酒精燈,B中裝置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TiO2(s)+CCl4(g)$\frac{\underline{\;\;△\;\;}}{\;}$TiCl4(g)+CO2(g),CCl4、TiCl4熔點較低,C裝置使這兩種物質轉化為液態,二者能互溶,應該采用蒸餾方法分離,D裝置連接空氣,由于TiCl4遇潮濕空氣產生白霧,發生水解反應,故D裝置作用是防止空氣中水蒸進入.
①為防止產品TiCl4被氧化,先排盡系統(裝置)中的空氣;
②水浴加熱優點是受熱均勻,能為反應提供穩定的CCl4蒸汽流;
③TiO2和 CCl4為在加熱條件下生成TiCl4和CO2;
④CCl4、TiCl4二者能互溶,應該采用蒸餾方法分離;
⑤向物質的量之比為1:1的Ba( OH)2和NaOH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CO2,開始產生沉淀,故a點之前發生反應:CO2+Ba(OH)2=BaCO3↓+H2O,a~b之間先后發生的反應為:2NaOH+CO2═Na2CO3、Na2CO3+H2O+CO2═2NaHCO3,總反應為:NaOH+CO2═NaHCO3,b~c之間發生反應:BaCO3+H2O+CO2═Ba(HCO3)2,據此分析.
解答 解:(1)①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反應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l- $\frac{\underline{\;\;△\;\;}}{\;}$Mn2++Cl2↑+2H2O,
故答案為:MnO2+4H++2Cl- $\frac{\underline{\;\;△\;\;}}{\;}$Mn2++Cl2↑+2H2O;
②在反應TiO2(s)+2Cl2(g)?TiCl4(l)+O2(g)中,加入C能和O2反應C(s)+O2(g)=CO2(g),降低了O2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反應就可以進行了,
故答案為:加入的碳單質與氧氣反應,減小了產物O2的濃度,使 TiO2(s)+2Cl2(g)?TiCl4(l)+O2(g)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使反應能夠順利進行;
(2)為防止產品TiCl4被氧化,實驗開始時先點燃A處的酒精燈,使四氯化碳揮發,排盡系統(裝置)中的空氣,待C中燒瓶里有液滴出現時再點燃B處的酒精燈,B中裝置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應TiO2(s)+CCl4(g)$\frac{\underline{\;\;△\;\;}}{\;}$TiCl4(g)+CO2(g),CCl4、TiCl4熔點較低,C裝置使這兩種物質轉化為液態,二者能互溶,應該采用蒸餾方法分離,D裝置連接空氣,由于TiCl4遇潮濕空氣產生白霧,發生水解反應,故D裝置作用是防止空氣中水蒸進入.
①為防止產品TiCl4被氧化,先排盡系統(裝置)中的空氣,
故答案為:先排盡系統(裝置)中的空氣;
②水浴加熱優點是受熱均勻,能為反應提供穩定的CCl4蒸汽流,
故答案為:受熱均勻,能為反應提供穩定的CCl4蒸汽流;
③TiO2和 CCl4為在加熱條件下生成TiCl4和CO2,方程式為:TiO2+CCl4$\frac{\underline{\;\;△\;\;}}{\;}$TiCl4+CO2↑;
故答案為:TiO2+CCl4$\frac{\underline{\;\;△\;\;}}{\;}$TiCl4+CO2↑;
④CCl4、TiCl4二者能互溶,應該采用蒸餾方法分離,
故答案為:蒸餾;
⑤向物質的量之比為1:1的Ba( OH)2和NaOH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CO2,開始產生沉淀,故a點之前發生反應:CO2+Ba(OH)2=BaCO3↓+H2O,從圖中可知:氫氧化鋇、氫氧化鈉消耗二氧化碳體積分別為5L、5L,所以a~b之間先后發生的反應為:2NaOH+CO2═Na2CO3、Na2CO3+H2O+CO2═2NaHCO3,總反應為:NaOH+CO2═NaHCO3,則b點溶液中溶質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NaHCO3,b~c之間發生反應:BaCO3+H2O+CO2═Ba(HCO3)2,離子方程式為:BaCO3+H2O+CO2=Ba2++2HCO3-;
故答案為:NaHCO3;BaCO3+H2O+CO2=Ba2++2HCO3-.
點評 本題考查實驗制備方案,明確原理是解題關鍵,側重考查學生裝置的分析評價,注意對題目信息的提取與應用,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L 0.1mol•L-1 NaAlO2溶液中AlO2-數為0.1NA | |
B. | 4.48L N2與CO的混合物中所含分子數為0.2NA | |
C. | 1.2g金剛石所含共價鍵數為0.2NA | |
D. | 12.5mL 16mol•L-1濃硫酸與足量銅反應,轉移電子數為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硅酸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 |
B. | 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試液先變紅后褪色 | |
C. | 可用鋅粒與稀硝酸反應制備氫氣 | |
D. | 液溴易揮發,所以存放液溴的試劑瓶中應加水封保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22.4LCCl4所含的分子數為NA | |
B. | 1mol的羥基(-OH)與1 mol的氫氧根(OH -)離子所含電子數均為9 NA | |
C. | 常溫常壓下,在30g 的乙烷氣體分子中,碳氫鍵的總個數為6NA | |
D. | 一定條件下,將2molSO2與足量的O2充分反應,生成SO3的分子數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時間/min 濃度/(mol/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NO | 1.0 | 0.58 | 0.40 | 0.40 | 0.48 | 0.48 |
N2 | 0 | 0.21 | 0.30 | 0.30 | 0.36 | 0.36 |
CO2 | 0 | 0.21 | 0.30 | 0.3 0 | 0.36 | 0.36 |
溫度 | 時間/min 物質的量 | 0 | 10 | 20 | 40 | 50 |
T1 | n(CH4)/mol | 0.50 | 0.35 | 0.25 | 0.10 | 0.10 |
T2 | n(CH4)/mol | 0.50 | 0.30 | 0.18 | x | 0.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種溶液pH的大小順序:①>④>③>② | |
B. | 等體積的①和②溶液混合后pH>7,c(NH3•H2O)>c( NH4+) | |
C. | 溶液①、③由水電離產生的c(OH-):①<③ | |
D. | 溶液③、④等體積混合后,溶液中c(CO32-)>c(H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