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2gH2在標態下所占的體積為22.4L | |
B. | 2.3gNa作還原劑時可失去0.1NA個電子 | |
C. | 2molNaOH與NA個NA個H2SO4分子恰好中和 | |
D. | 1molZn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時共獲得2gH2 |
分析 由于用12C質量的$\frac{1}{24}$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標準,故12C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且以0.024 千克12C所含有的原子數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則在規定12C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時,實際上是把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從原來用12C質量的$\frac{1}{12}$,改為$\frac{1}{24}$,但是單個碳原子的質量并沒有因此而發生改變;原來是以0.012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數作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即6.02×1023),現在用0.024kg12C中所含的原子個數為阿伏加德羅常數(NA),很明顯0.024kg12C中所含的原子個數是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個數的2倍;故阿伏加德羅常數(NA)變為原來阿伏加德羅常數的2倍(即2×6.02×1023),以此來解答.
解答 解:A、由于用12C質量的$\frac{1}{24}$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標準,故H的相對原子質量變為原來的2倍,故2g氫氣的物質的量為0.5mol,則在標況下體積為11.2L,故A錯誤;
B、由于用12C質量的$\frac{1}{24}$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標準,故Na的相對原子質量變為原來的2倍,則2.3g鈉的物質的量為0.05mol,故失去0.025NA個電子,故B錯誤;
C、阿伏加德羅常數(NA)變為原來阿伏加德羅常數的2倍(即2×6.02×1023),故2molNaOH與NA個H2SO4分子含有的氫氧根和氫離子的個數均為4×6.02×1023,故能恰好完全反應,故C正確;
D、1mol鋅能反應生成1mol氫氣,而由于氫的相對原子質量變為2,故生成氫氣的質量為4g,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阿伏伽德羅常數,明確常數的規定發生變化時其數值的變化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并熟悉摩爾質量、摩爾體積等概念來解答.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液氯貯存在干燥的鋼瓶里 | |
B. | 少量的鋰、鈉、鉀均保存在煤油中 | |
C. | 氫氧化鈉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細口瓶中 | |
D. | 用排水法收集滿一瓶氫氣,瓶口朝上放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是否是大量分子或離子的集合體 | B. | 是否均一、透明、穩定 | ||
C. | 是否能透過濾紙或半透膜 | D. | 分散質微粒直徑大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使用鐵觸媒,加快合成氨反應速率 | B. | 過量空氣有利于SO2轉化為SO3 | ||
C. | 打開汽水瓶蓋,即有大量氣泡逸出 | D. | 配置FeCl3溶液時,加入少量鹽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常溫下,A或B可以與水發生反應 | |
B. | A與B用導線連接插入稀HNO3中,則形成原電池且B極上有H2放出 | |
C. | A與B用導線連接插入B(NO3)2中,B極發生的電極反應式可能為:B2++2e-═B | |
D. | 電解A(NO3)2與B(NO3)2的混合液,在陽極先析出B(使用碳電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溶液中所含的離子是:Fe2+?Na+?SO42-?NO3-? | |
B. | 若向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產生的氣體在空氣中能變成紅棕色 | |
C. | 若向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顯血紅色 | |
D. | 若向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灼燒,最終所得固體的質量為72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呈周期性變化 | |
B. | 元素的原子序數呈周期性變化 | |
C. | 元素的化合價呈周期性變化 | |
D. | 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呈周期性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