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關于金屬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金屬一般都容易導電導熱,有延展性
B.金屬具有較高的硬度和熔點
C.所有金屬都是固態
D.金屬單質都能與稀H2SO4反應產生H2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是一種酯,分子式是C14H12O2,A可以由醇B跟羧酸C發生酯化反應得到,A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氧化B可以得到C。
(1)寫出A、B、C的結構簡式: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
(2)寫出B的兩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它們都可以跟NaOH反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烴A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由A經以下反應可制備一種有機玻璃:
已知以下信息:
①核磁共振氫譜表明D只有一種化學環境的氫;
②羰基化合物可發生以下反應:
以是烴基,也可以是H原子)
③E在甲醇、硫酸的作用下,發生酯化、脫水反應生成F。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 _______________,A生成B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
(2)B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3)D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最多有 _____個原子共平面。
(4)F的化學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的同分異構體中能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共有_______種(不含立體異構):
①能與飽和NaHCO3溶液反應產生氣體,
②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中核磁共振氫譜顯示為4組峰,面積比為3 : 2 : 2 : 1的是_______(寫出其中一種的結構簡式)。
(6)聚乳酸是一種生物可降解材料,參照上述信息設計由乙醇制備聚乳酸的合成路線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及解釋正確的是
A. 2NO2(g)(紅棕色)N2O4(g)(無色) ΔH<0,在平衡后,對平衡體系采取縮小容積、增大壓強的措施,因為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體系顏色變淺
B. H2(g)+I2(g)2HI(g) ΔH<0,在平衡后,對平衡體系采取增大容積、減小壓強的措施,因為平衡不移動,故體系顏色不變
C. FeCl3+3KSCNFe(SCN)3(紅色)+3KCl,在平衡后,加少量KCl,因為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體系顏色變淺
D. 對于N2+3H22NH3,平衡后,壓強不變,充入O2,平衡左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要求回答問題:
(1)以Zn和Cu為電極,稀H2SO4為電解質溶液形成的原電池中:
①H+向___________極移動(填“正”或“負”)。
②電子流動方向由____________極流向____________極(填:“正”、“負”)。
③若有1mole- 流過導線,則理論上負極質量減少____________g。
④若將稀硫酸換成硫酸銅溶液,電極質量增加的是___________(填“鋅極”或“銅極”),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電極方程式表示)。
(2)一定溫度下,在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aN(g)bM(g)+cP(g),M、N、P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①反應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比為a∶b∶c=_________。
②1 min到3 min這段時刻,以M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_____________。
③下列敘述中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反應中當M與N的物質的量相等時
B.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C.單位時間內每消耗amolN,同時消耗bmolM
D.混合氣體的壓強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E.M的物質的量濃度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熱化學方程式書寫與對應表述均正確的是
A. 稀硫酸與0.1 mol/L NaOH 溶液反應:H+(aq)+OH-(aq)= H2O(l) △H = +57.3 kJ·mol1
B. 已知 2C(s)+O2(g)=2CO(g)△H= -221 kJ·mol-1, 則可知 C 的熱值為 110.5 kJ·mol1
C. 0℃、30MPa 下,將 0.5mol N2 和 1.5molH2 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 NH3(g),放熱 19.3kJ, 其熱化學方程式為:N2(g) + 3H2(g) 2NH3(g) △H= -38.6kJ·mol1
D. 密閉容器中,0.3mol 硫粉與 0.2mol 鐵粉混合加熱生成硫化亞鐵 0.2mol 時,放出 19.12 kJ 熱量, 則 Fe(s)+S(s)=FeS(s)△H= - 95.6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氮氣氫氣合成氨過程中制氫氣的原理如下:
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4 kJ·mol-1
②CO(g)+H2O(g) CO2(g)+H2(g) ΔH=-41.2 kJ·mol-1
(1)對于反應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體系中H2的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
a.升高溫度 b.增大水蒸氣濃度 c.加入催化劑 d.降低壓強
(2)利用反應②,將CO進一步轉化,可提高H2的產量。若1 mol CO和H2的混合氣體(CO的體積分數為20%)與H2O反應,得到1.18 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氣體,則CO的轉化率為________。
(3)圖(a)表示500 ℃、60.0 MPa條件下,原料氣投料比與平衡時NH3體積分數的關系。根據圖中a點數據計算N2的平衡體積分數:____________。
(4)依據溫度對合成氨反應的影響,在圖(b)坐標系中,畫出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內,從通入原料氣開始,隨溫度不斷升高,NH3物質的量變化的曲線示意圖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元素周期律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
A.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逐漸增大
B. 核外電子排布呈周期性變化
C. 原子半徑呈周期性變化
D. 元素主要化合價呈周期性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放熱反應CO(g)+H2O(g)CO2(g)+H2(g)在溫度t1時達到平衡,c1(CO)=c1(H2O)=1.0 mol·L-1,其平衡常數為K1。升高反應體系的溫度至t2時,反應物的平衡濃度分別為c2(CO)和c2(H2O),平衡常數為K2,則( )
A. K2和K1的單位均為mol·L-1
B. K2>K1
C. c2(CO)=c2(H2O)
D. c1(CO)>c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