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生物地理
數學英語已回答習題未回答習題題目匯總試卷匯總
科目: 來源:蘇北四市2010屆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地理 題型:單選題
圖1反映的是我國M、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情況,讀圖回答以下2題。
1.[c1] 表示夏至日情況的一組是
A.M1、N1 B.M2、N2 C.M1、P2 D.N1、P2
2.[c2] 三地緯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P、M、N B.M、N、P C.N、M、P D.P、N、M
[c1]1.
[c2]2.
圖2為某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讀圖回答以下2題。
1.[c1] 圖中②地吹
A.西北風 B.東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
2.[c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地的氣溫年較差比②地小
B.①地此時風力比②地強勁
C.未來幾天,北京可能出現陰雨天氣
D.圖示季節,我國南北地區普遍高溫
[c1]3.
[c2]4.
圖3為城市水循環示意圈,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終端、污水處理廠、大氣水、自來水廠,讀圖回答以下2題。
1.[c1] 圖中甲表示
A.用水終端 B.污水處理廠
C.大氣水 D.自來水廠
2.[c2] 關于圖示水循環各環節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的多少不因城市地面性質而改變
B.②的增多可能導致地面沉降
C.③的水質不受農業生產活動影響
D.④的水質不受科技水平影響
[c1]5.
[c2]6.
圖4中甲為某區域示意圖,乙是甲中P地河谷及其附近的地質剖面圖,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與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有關。讀圖回答以下2題。
1.[c1] 河谷處的地質構造為
A.向斜 B.背斜 C.斷層 D.裂隙.
2.[c2] Q地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
[c1]7.
[c2]8.
讀圖5回答以下2題。
1.[c1] 圖中所永2000年中國人口流動特征是
①上海和江蘇遷入人口之和與四川遷出人口大致相等 ②農村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比重約為22% ③圖中人口遷出的6個省份均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 ④圖中人口遷入的6個省份均位于東部經濟地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c2] 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對遷入區的影響是
①高城市化水平 ②改善環境質量 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④增加交通壓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1]9.
[c2]10.
圖6為南亞某城市主要功能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以下2題。
1.[c1] 圖中甲、乙、丙對應的功能區正確的是
A.甲-商業區 乙-工業區 丙-住宅區
B.甲-住宅區 乙-工業區 丙-商業區
C.甲-商業區 乙-住宅區 丙-工業區
D.甲-工業區 乙-商業區 丙-住宅區
2.關于該城市規劃及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處適宜規劃建設高級住宅區——地價較低
B.②處適宜規劃建設化工廠——交通便利
C.③處適宜規劃建設綠化帶——減少污染
D.④處適宜規化建沒食品加工廠——靠近水源
[c1]11.
工業化率是工業增加值占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城市化率為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圖7是中國和日本的工業化率與城市化率變化曲線,讀圖回答以下2題。
1.[c1] 下列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①——日本工業化率
B.②——中國工業化率
C.③——日本城市化率
D.④——中國城市化率
[c1]13.
[c1] 關于中、日兩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A.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快于日本
B.日本工業生產總值呈現下降趨勢
C.中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相適應
D.日本工業化水平高于中國
[c1]14.
圖8是人類不同發展階段就業結構變化圖,讀圖回答以下2題。
1.[c1] 符合人類社會發展先后順序的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2.[c2] ②階段人地關系的特點表現為
A.人類與地理環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諧互進的伙伴關系
B.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
C.人類對自然地理環境的依賴性很大,地理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很大
D.人類單純地把地理環境看成是人類活動的場所和開發的對象
[c1]15.
[c2]16.
農業生產潛力是指單位面積土地上每年所能獲得的最大可能產量。圖9是我國農業生產潛力分布簡圖,讀圖回答以下2題。
1.[c1] 以下四省區中,農業生產潛力最大的是
A.廣東 B.江蘇 C.江西 D.云南
2.[c2] 與我國南方大多數地區相比,甲地農業生產潛力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長期光照時間短 B.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低
C.緯度較高,熱量不足 D.春播期間旱情嚴重
[c1]17.
[c2]18.
百度致信 - 練習冊列表 - 試題列表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