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青田縣位于浙江省東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該縣傳承千年的“稻魚共生”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為“全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農民在山腳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田魚啄食雜草與小蟲,在稻田里自然生長。下圖為青田縣“稻田養魚示意圖”。
(1)說明該地區普遍采用“稻魚共生”生產方式的自然原因。
(2)“稻魚共生”生產方式體現了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說明其具體表現。
近年來,古老的稻田養魚方式正在發生著轉變:一些農戶用水泥澆筑田埂防止漏水,通過施用化肥、農藥和投放精飼料等措施提高水稻、田魚產量,并開發以稻魚共生文化為核心的農業觀光活動,農民收入得到增加。
(3)說出產生上述轉變的社會經濟條件,并說明該轉變對當地產生的影響。
【答案】(1)(3 分)山地多,土地資源有限;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充足;河湖眾多,水源充足等
(2)(3 分) 水稻田為田魚提供生存環境、食物;田魚為水稻除草、吞食害蟲、耘田松土; 稻魚共生減少化肥、農藥和飼料的投入等
(3)(6 分) 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農業技術的進步;市場需求擴大等 影響:提高稻魚產量;豐富農業生產方式;提高經濟效益;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
不利于農業傳統文化的傳承;可能導致生態破壞等
【解析】
考查農業區位因素及變化,生態農業特點。
第(1)小題,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當地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稻魚共生”是把種植業和水產養殖業 有機結合起來的立體生態農業生產方式。該地區普遍采用“稻魚共生”生產方式的自然原因與當地的地形、氣候、河湖水文等因素有關。
第(2)小題, “稻魚共生”體現了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具體表現:“稻魚共生”系統中有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水稻田為田魚提供生存環境、食物;田魚為水稻除草、吞食害蟲、耘田松土; “稻魚共生”是在田面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魚稻共生,魚糧共存的生產方式,可以減少化肥、農藥和飼料的投入,減少了對環境的危害。
第(3)小題, 讀材料可知,產生生產行為的轉變主要是影響農業的社會經濟因素在發生變化。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使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以及市場需求的擴大,使稻魚產量提高。該生產行為的轉變轉變對當地產生的影響主要從有利與不利兩大方面進行分析。有利于稻魚產量的提高,提高經濟效益;發展稻魚共生文化為核心的農業觀光活動,還可以豐富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等的需求;但生產行為的轉變不利于當地文化的傳承,施用化肥、農藥和投放精飼料等措施可能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等,不利于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滿目瘡痍的蘇門答臘島天堂雨林局部景觀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蘇門答臘島熱帶雨林被破壞的原因有
①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換取外匯收入
②毀林開荒,種植油棕樹
③修建穿越雨林的公路
④水旱災害的頻繁發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在蘇門答臘島熱帶雨林區應采取何種措施實現可持續發展
A. 減少載畜量
B. 把森林全部保護起來
C. 擴大耕地面積,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所需
D. 采育結合,實現綜合開發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解決我國西北地區的干旱問題,有學者提出將西藏的水調往西北地區的設想。讀藏水北調設想線路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關于雅魯藏布江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徑流量年際變化小
B. 常發生凌汛
C. 以地下水補給為主
D. 徑流量從上游往下游遞增
【2】藏水北調設想線路若建設,遇到的主要困難可能有( )
①地質條件復雜 ②臺風災害頻繁 ③人口外遷量大 ④跨越河流多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因培育雜交水稻優良品種而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請根據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多年來,我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推廣雜交水稻,目前我國雜交水稻栽培面積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這一現象主要體現的農業區位因素是( )
A. 氣候 B. 市場 C. 政策 D. 科技
【2】近年來,由于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供過于求,稻谷價格明顯下跌。于是有的農民壓縮水稻種植面積而改種其他經濟作物,這反映了( )
A. 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選擇影響越來越強
B. 市場需求對農業區位選擇影響越來越突出
C. 交通運輸對農業區位選擇影響越來越小
D. 國家政策對農業區位選擇影響越來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臺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內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兩岸“三通”的啟動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實施,加深了兩岸的經貿往來。目前福州、廈門等地已建成多個臺商投資區。
(1)說明臺商投資區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廈門等城市的原因。
福建省湄洲島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媽祖被尊為“海上保護神”。世界上有30多個臨海國家和地區受“媽祖文化”影響,建有上萬座媽祖廟。
(2)當地政府應如何利用“媽祖文化”在海內外的影響發展旅游業?
浙江省沿海的洞頭島受臺風及其次生災害的影響較大。當地政府為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規劃確定了“防災避險地”。
(3)對照下表中“防災避險地”的選址條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寫空項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同中部某城市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甲處應優先發展的大型工業企業是 廠,從影響工業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上看,該工業屬于 指向型工業。試分析回答該工業在此處布局的區位優勢。
(2)圖中乙處為以服裝、食品、自行車等輕工為主的工業區,其主要區位優勢是( )
A.接近原料產地 B.接近消費市場
C.運輸便利 D.科技發達
(3)該城市計劃建一個以電子工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園區,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你認為選在①②③何處更好?并簡述在此處興建電子工業園區的主要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我國《水土保持法》規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下圖為黃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觀圖。黃土源、梁、峁地形是今天黃土高原基本的地貌類型。
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水土保持法》的規定,你認為黃土高原上哪種地貌類型適合發展耕作業
A. 黃土塬B. 黃土梁
C. 黃土峁D. 都適合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資源開采導致植被破壞
④過度開采
⑤土壤以黃土為主
⑥降水集中
A. ①②⑤B. ①④⑥
C. ①②⑥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紀50年代,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我國修建了新鐵路。該鐵路全長2423千米,沿線地區少數民族眾多。下圖示意蘭新鐵路沿線經過的地區和吐魯番一繕善各路段。
(1)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礦產資源豐富,距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較遠。鐵路運輸適合______、________運輸,因而成為新重要的對外交通運輸方式。
(2)蘭新鐵路在吐魯番附近的選線基本沿_______延伸,距吐魯番市、繕善縣較____(填“遠”或“近”)。這是因為兩地間______等自然條件的限制,施工難度高。
(3)蘭新鐵路的建設與發展并沒有改變吐魯番置地區的城鎮分布。這是由于該地區氣候____,_____資源是制約城鎮分布的主要因素,因而城鎮主要分布在盆地邊緣的_____地區。
(4)簡述蘭新鐵路修建的社會經濟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