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0年3月,國家測繪局展示威海三維城市導航圖,在這個三維圖中大到威海市的山山水水和所有建筑物,小到這座城市的每一株植物、每一盞路燈都得到了原貌重現。“鼠標輕輕一劃,電腦就可以自動顯示這個城市任意一條街道的長和寬,把人口信息疊加進三維圖中,電腦還可以自動分析出城市哪里是人口居住密集區,哪里的醫院應該有多少張床位,哪里的商場、幼兒園應該有多大規模,這對城市規劃大有好處。”
材料二 近幾年“數字中國”不僅僅初具規模,而且正在從二維走向三維,變得越來越生動。以農業為例,它在農業信息遙感、太空農業等方面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一些國家利用資源衛星進行農業資源調查、作物長勢和產量監測等。例如,美國利用資源衛星在估測本國小麥產量的同時,還對其他國家小麥產量進行估測,根據所得數據制定生產布局、儲運、加工等計劃,確定對外貿易策略,由此每年可獲利數億美元。
(1)關于“數字中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多選)( )
A.方便查閱我國某地區的三維地圖及地圖信息
B.可以對我國高山冰川、海岸線的變化進行監測
C.可以直接治理和防止各項污染
D.對地物相關信息的分析采用數字化處理
(2)根據材料推斷,“數字地球”相關技術在“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3)在全球問題的研究中,除農業外,還有哪些領域可以利用“數字地球”的相關技術?
【答案】(1)ABD
(2)利用遙感技術進行農業資源利用狀況調查;合理布局農業;監測預報氣候變化,提高抗災能力;預測農產品的分布與產量,制定農業生產計劃,確定對外貿易戰略;監測和預報農業環境污染狀況,提出解決措施等。
(3)全球性問題監測,如全球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破壞、酸雨分布及影響程度、地形遙感、地震分布帶、全球生態環境監測、全球氣候預報、生物分布、生產結構監測等。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數字中國”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與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解題的關鍵是能夠準確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第(1)題,“數字中國”方便查閱我國某地區的三維地圖及地圖信息,A正確;可以對我國高山冰川、海岸線的變化進行監測,B正確;可以為各項污染提供有用的分析數據,但不能直接治理和防止污染,治理污染還需要相關部門具體實施操作,C錯;可以對地物相關信息的分析采用數字化處理,D正確。故選ABD。
第(2)題,要弄清“數字地球”技術在“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就要先分析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技術改革對我國農業的影響;要了解“數字地球”相關技術對這些影響因素所能產生的良性影響,消除不良影響,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3)題,在全球問題的研究中,可以運用“數字地球”相關技術解決好多問題。如全球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破壞、地震分布帶、礦產監測、地形遙感、全球生態環境監測、全球氣候預報、生物分布、生產結構監測等。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50年代,已是工業制成品主要出口國的荷蘭發現大量石油和天然氣,政府將石油、天然氣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出口劇增,經濟立現繁榮,卻也埋下隱患,其他工業遭到削弱。20世紀80年代初期,天然氣資源開始趨向枯竭,荷蘭政府不得不面對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業人口陡升的困境。國際上把這種資源產業短期繁榮后留下的后遺癥,稱為“荷蘭病”。據此完成下題。
由于石油資源趨近枯竭,大慶開始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歷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區縣優勢,建設特色化中小城鎮 ②利用技術積累,發展石油裝備等制造業 ③組織城市人口向農村疏散,發展農業 ④向我國西部油氣資源豐富的地區搬遷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棉花生產空間布局經歷了兩次較大的變遷。80年代,由長江流域的蘇、湘、鄂、川向黃河流域的魯、冀、豫遷移;同期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增長迅速。90年代以后,由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向西北內陸新疆遷移。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棉花種植分布廣泛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降水豐富區面積廣 B. 地形復雜多樣
C. 氣候適宜區面積廣 D. 平原地區土壤肥沃
【2】促使棉花產區由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向新疆遷移的主要原因是新疆( )
①光熱充足 ②勞動力充足 ③耕地面積廣 ④技術先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限制新疆棉花種植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崎嶇 B. 水資源不足
C. 交通不便 D. 技術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目前,全球的熱帶雨林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減少,亞馬孫這片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前景也不容樂觀。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亞馬孫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原因是( )
A. 能夠吸納和滯蓄大量降水
B. 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C. 深刻影響著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生物資源
【2】亞馬孫雨林破壞嚴重,關于破壞原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過度的遷移農業
B. 商業性伐木
C. 采礦修路、城鎮建設
D. 建立自然保護區
【3】關于亞馬孫熱帶雨林的開發和保護,下列觀點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是( )
A. 應該開發,因為那里的人民生活貧困,需要砍伐樹木發展經濟,所以不應該保護
B. 應該保護,因為熱帶雨林對于全球生態環境的影響很大,所以不能開發
C. 應該先開發,再保護
D. 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適當進行開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0月9日凌晨,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成功,對接高度為393公里。二位航天員駐留30天后,11月18日飛船返回艙成功返回。
【1】航天員陳冬實現了一直藏在他心中的一個夢想-----“我就想飛得高點,再高點”。對接成功時,陳冬所在高度位于地球大氣分層中的( )
A. 高層大氣 B. 平流層 C. 對流層 D. 臭氧層
【2】飛船返回艙返回時,到80千米左右會因與大氣強烈摩擦而變成一團“火球”,周圍產生等離子體,形成電磁屏障,與地面失去聯系,引起“黑障”現象。與該現象較相似的是( )
A. 極光現象 B. 流星現象 C. 黑子 D. 磁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遙感與地面監測表明,過去20年間,青藏高原內陸湖面積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完成下列問題。
【1】內陸湖面積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殼抬升 B. 氣候變暖 C. 下滲減弱 D. 河道淤積
【2】內陸湖面積增大會帶來( )
A. 生物多樣性增加 B. 蓄洪功能減弱 C. 湖水鹽分濃度增加 D. 通航能力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北方某地區的部分統計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年份 | 森林 覆蓋率 | 耕地面積(km2) | 年降水量(mm) | 氣溫年較差(℃) | 河流 含沙量 | 糧食平均單產(萬kg/公頃) | 糧食總產(億kg) |
1975 | 19% | 333 | 420 | 38 | 10% | 1.23 | 1.025 |
2005 | 12% | 478 | 350 | 42 | 35% | 0.9 | 0.975 |
【1】上述材料反映,導致該地區30年來糧食產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退耕還牧面積增大 B. 氣候異常,出現水旱災害
C. 毀林開荒現象嚴重 D. 人口增長過快
【2】目前,該地區生態環境最主要的問題是
A. 光照條件差 B. 風沙危害嚴重
C. 氣候大陸性特征增強 D. 水土流失加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油氣資源豐富。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區土地荒漠化加劇的主要原因是
A. 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B. 環境污染加劇
C. 迅速的城市化工業化破壞了生態 D. 過度樵采、放牧和農墾
【2】“西氣東輸”的主要原因是
A. 西部資源開發成本低 B. 東部沿海,便于出口
C. 增加沿線地區的就業崗位 D. 東部市場需求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生態旅游被大興安嶺地區提升為支柱產業。數據顯示,2017年前4個月,大興安嶺共接待游客150.2萬人,同比增長13.7%,實現旅游收入14.6億元,增長14.2%。從5月中旬開始,隨著多趟滿載南方旅客的旅游專列駛抵漠河,大興安嶺各項旅游指標均呈增長態勢。8月份,首次開通深圳到漠河的航班。漠河北極光節系列活動、北極森林養吧游、洛古河界江尋源游、北紅村民俗游持續走俏,多種森林體驗類產品將陸續推出。
說出大興安嶺地區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