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示意我國東北某區域不同時期人口數量和耕地、濕地面積的變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該區域濕地面積變化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2)簡述該區域保護濕地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如圖),完成下題.
(1)僅從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考慮,最有利于太陽能開發的地區是( )
A.甲﹣﹣青藏高原
B.乙﹣﹣塔里木盆地
C.丙﹣﹣長江中下游平原
D.丁﹣﹣四川盆地
(2)關于太陽輻射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太陽輻射是地球唯一的能量來源
B.煤的能量來源于地質歷史時期的太陽輻射
C.太陽輻射僅為地球提供陽光照射
D.太陽輻射為巖漿活動提供主要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讀水循環示意圖(圖中序號表示水循環環節),回答下題.
(1)有關各地區水循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東亞地區:環節①的水量7月份較小
B.南亞地區:環節②的水量1月份較大
C.地中海沿岸:環節③的水量7月份較小
D.開普敦附近:環節⑥的水量7月份較小
(2)關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
A.目前人類活動對環節①的影響最大
B.修建水庫可以減少環節⑤的水量
C.植樹造林可以使環節④的水量增加
D.跨流域調水可以改變環節③水量的季節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2006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防治荒漠化年”。今年世界環境日的口號是“莫使旱地沙漠化”。
(1)我國荒漠化的分布有何特點。
(2)試從氣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國荒漠化主要分布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3)在荒漠化集中分布區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等;而在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因素,特別是往往影響著荒漠化的進程;而在其中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美國先后出臺過多部有關土地利用的法規,如1934年出臺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臺了“水土保持法”等,這些法規對美國資源與環境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圖是美國過去200年來草地面積變化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過去200年美國草地面積變化特點是 。
(2)20世紀30年代,美國中西部春季“黑風暴”頻發,其產生的自然條件是 、 、 。
(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對美國資源與環境產生的影響是 。
(4)歷史時期美國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對我國的啟示有 ,針對我國國情,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場資源還可以采取 等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完成下列問題。
【1】甲處降水較多的原因主要是
A. 植被茂密,降水豐富 B. 甲處緯度偏高,降水相對較多
C. 臨近海洋,水汽豐富 D. 來自海洋的氣流,在甲處受地形抬升
【2】圖中甲、乙、丙自然帶的分布反映了
A. 依次呈現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B. 依次呈現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C. 有規律更替,呈現出地垂直地域分異
D. 不規律的非地帶性分布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將正確選項的代號填入圖中對應的空白框內(每個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層空洞 b.全球變暖
c.酸雨 d.森林銳減
(2)說明導致全球性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
(3)簡述減輕環境問題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江蘇省沿海污染情況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
(1)導致江蘇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A.海上石油泄漏
B.當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
C.洋流攜帶而來
D.當地生產污染物排放
(2)治理江蘇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全面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
B.增加資金投入,擴大生產規模
C.加強宣傳、立法和管理
D.禁止水產養殖,保護海洋生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