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2006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防治荒漠化年”。今年世界環境日的口號是“莫使旱地沙漠化”。
(1)我國荒漠化的分布有何特點。
(2)試從氣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國荒漠化主要分布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3)在荒漠化集中分布區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等;而在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因素,特別是往往影響著荒漠化的進程;而在其中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答案】
(1)
面積大,分布廣,荒漠化類型多樣,程度嚴重。其中又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分布最
集中,發展最嚴重。
(2)
我國荒漠化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區,該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氣候干旱,日照強、溫差大,風力大;高原面積大,高山環繞盆地,以風沙地貌為主,沙漠、戈壁面積廣;河流稀疏短小,以內流河為主;④草原和荒漠為主要自然景觀。
(3)物理風化;風力的侵蝕、搬運;氣候;年降雨量的變化;人類的活動
【解析】(1)從圖中看出,我國荒漠化分布廣,面積大,尤其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最為嚴重。(2)自然地理環境特征一般都是從位置、氣候、地形、水文、植被、地貌來作答。(3)荒漠化地區外力作用主要是風化、風力作用。干旱的氣候對荒漠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人類活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以下小題。
(1)關于我國礦產資源分布的正確敘述是( )
A.南方礦產資源以有色金屬為主
B.鐵礦主要集中于遼寧、冀東和西北
C.煤主要分布于華北、東北和華中地區
D.石油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
(2)圖中陰影處所代表的能源,可能是( )
A.沼氣
B.核電
C.水電
D.煤氣
(3)秸稈、柴草的燃燒過程是( )
A.化學能轉化為光能
B.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C.機械能轉化為光能
D.太陽能轉化為熱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丙三幅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甲、乙兩地的礦產資源運往丙地,合理的運輸線路有哪些?
甲到丙:;
乙到丙:。
(2)甲、乙兩地在礦產開采和冶煉過程中對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
甲地:;
乙地:。
(3)結合學過的地理知識,綜合評價丙地成為全國綜合性工業基地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地區外力作用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題.
(1)有關圖示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完全展示了沉積巖的形成過程
B.圖中的殘積物不能形成地貌
C.②表示外力的侵蝕作用
D.④表示固結成巖作用
(2)下列有關巖石圈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只有巖漿巖才能被外力風化侵蝕形成沉積巖
B.巖石圈的物質循環,不能改變地表形態
C.變質巖能轉化為沉積巖
D.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只進行物質交換不進行能量傳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有關問題:
(1)將圖中A、B、C代表的地區填在橫線上。
A (灌溉農業區),B (灌溉農業區),C沙漠。
(2)本區發展農業生產、進行國土整治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① ②
(3)制約西部經濟發展最主要的不利自然條件是。從根本上解決不利自然條件最具有現實意義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我國東北某區域不同時期人口數量和耕地、濕地面積的變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該區域濕地面積變化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2)簡述該區域保護濕地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部分海域年平均逐日從海洋輸入大氣的總熱量分布圖(單位:0.484w/m2)。讀圖,回答問題。
(1)北太平洋0°~40°N范圍內大洋向大氣輸入熱量的分布特點是( )
A.從副熱帶海區向南、北遞減
B.從北美洲西海岸向西、北和南遞增
C.最大值分布在40°N附近
D.遠洋比近海海區輸入大氣熱量多
(2)造成a、b兩海區數值差異的原因主要是( )
A.兩海區降水量的差異
B.兩海區大氣環流的差異
C.流經兩海區洋流的差異
D.兩海區緯度位置的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