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家,也是中亞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該國石油儲量占世界總探明儲量的3.2%,位列全球第9位,2018年石油總產量約9030萬噸,其中出口7150萬噸。加工工業、機器制造和輕工業相對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
材料二 下圖為哈薩克斯坦示意圖。
(1)哈薩克斯坦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其東南部降水較多的原因是 。
(2)哈薩克斯坦土地資源豐富,但土地自然生產力水平較低,試分析原因。
(3)簡述哈薩克斯坦石油開發的主要條件。
(4)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中哈合作的重要意義有 。
【答案】(1)溫帶大陸性氣候,東南部位于山地迎風坡,,來自北冰洋、大西洋的氣流遇到地形阻擋抬升,形成地形雨。
(2)緯度高,熱量不足,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氣候干旱,水源不足(或水資源不足);多風沙、寒潮等自然災害(可以寫一個);多荒漠,土壤貧瘠(或土壤肥力低,或土地荒漠化)。
(3)有利:石油資源豐富,開采量大(或儲量大);周邊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大(或市場廣闊);石油管道系統發達。不利:深居內陸,距離主要消費市場遠。
(4)哈薩克斯坦可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哈薩克斯坦從中國引進資本、技術、管理等,提升本國的經濟實力;増加哈薩克斯坦的就業;完善哈薩克斯坦的基礎設施;中哈合作有助于“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
【解析】
哈薩克斯坦緯度高,熱量不足,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土壤貧瘠,寒潮等自然災害多,土地自然生產力低。哈薩克斯坦石油資源豐富,儲量多,開采量大。周邊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大,消費市場廣闊,但距主要消費市場遠。
(1)哈薩克斯坦的主要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其東南部降水較多的原因是東南部位于山地迎風坡,來自北冰洋、大西洋的氣流遇到地形阻擋抬升,形成地形雨。
(2)哈薩克斯坦土地資源豐富,但土地自然生產力水平較低。主要原因是緯度高,熱量不足,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位于內陸,氣候干旱,水源不足。多風沙、寒潮等自然災害。降水少,多荒漠,土壤貧瘠。
(3)哈薩克斯坦石油資源豐富,儲量多,開采量大。周邊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大,消費市場廣闊。石油管道系統發達,便于石油輸出。不利的條件是該國深居內陸,距離主要消費市場遠。
(4)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中哈合作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哈薩克斯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哈薩克斯坦可以從中國引進資本、技術、管理等,提升本國的經濟實力。資源開發,利于増加哈薩克斯坦的就業,完善哈薩克斯坦的基礎設施。中哈合作有助于“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湖泊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葉綠素是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其中葉綠素a是所有浮游植物門類都含有的葉綠素類型,因此水體葉綠素a的含量成為測量富營養化的關鍵指標。下圖是2012-2013年我國東部地區某湖泊不同區域的葉綠素a的含量分布曲線。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關于該湖泊富營養化的時空分布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 7月該湖水體富營養化最嚴重 B. 北部湖區富營養化程度高于南部湖區
C. 湖心區水體富營養化季節變化小 D. 冬季湖泊富營養化程度空間差異大
【2】根據葉綠素a的空間分布推測該湖區周圍的人類活動集中分布于
A. 西南地區 B. 東南地區 C. 南部地區 D. 北部地區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夏季葉綠素a含量高是因為水溫高,利于藻類繁殖
②夏季風導致藻類植物漂向北部使北部湖區葉綠素a含量高
③疏通河道,增加湖水流動性可有效緩解湖泊富營養化
④擴大湖泊水產養殖規模,既可緩解湖泊富營養化,又可增加經濟收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下圖中河流沿岸平原是我國小麥主產區,也是北方著名的水稻生產區,所出產的稻米品質優良。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該平原稻米品質優良的氣候條件。
(2)近年來有人建議將小麥改種水稻,試推測此舉對當地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3)該地水稻雖然品質優良,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銷量有限。請你出謀劃策,幫助其擴大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區海陸分布簡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20°C等溫線表示七月份某大陸局部地區和臨海地區的等溫線分布,虛線是有待確定的等溫線走向。其中能正確表示該地區等溫線彎曲方向的分別為( )
A. P1、P3B. P2、P3
C. P1、P4D. P2、P4
【2】圖中A地位于北京的( )
A. 西南方向B. 西北方向
C. 東南方向D. 東北方向
【3】圖中A地區種植業發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
A. 水源不足B. 氣候冷濕
C. 光照不足D. 市場狹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每年隨著東非高原上干、濕季節的變化,數以百萬計的野生食草動物浩浩蕩往地在坦桑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和肯尼亞的馬塞納拉國家自然保護區間來回遷徙。下圖是2013年食草野生動遷徙路線,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當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情操時,當地受
A. 西風帶控制 B. 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C. 信風帶控制 D. 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2】野生食草動物從②地遷徙到③地的時間可能是
A. 12月次年5月 B. 7月底8月中下旬
C. 10月底11月底 D. 1月中上旬3月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邊的農民競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樓”( 下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農民建“握手樓”的直接目的是( )
A. 吸引外來人口定居 B. 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面積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樓”的修建反映該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減少 B. 城市房價昂貴
C. 人居環境惡化 D. 城區不斷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馬爾代夫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島國,國土主要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質遺骸和石灰質藻類堆積而成,人口和經濟高度集中于首都馬累,島間交通依賴船只。2018年8月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連接首都馬累島--機場島的跨海大橋正式開通,開創了遠洋深海無遮掩環境及珊瑚礁地質條件下特大型橋梁建設的先河。馬爾代夫總統說:“大橋的建成將改變馬爾代夫的社會經濟格局”。
下圖為“馬累島--機場島的跨海大橋位置和景觀圖”。
(1)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該國開始發展蔬菜業,簡析馬累島上發展蔬菜種植業的不利條件。
(2)分析當地自然環境對跨海大橋建設的不利影響。
(3)根據材料說明“大橋建成改變了馬爾代夫的社會經濟格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中甲地所在的國家,農業以畜牧業為主,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貨物過境和港口服務業。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導區位因素是
A. 地形B. 氣候
C. 公路交通樞紐D. 港口
【2】該城市發展成為該國首都的優勢條件是
A. 位置適中B. 資源豐富C. 氣候宜人D. 經濟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結合圖示信息回答問題。
目前我國汽車工業的集群化效應初步顯現,基本形成了以東北、京津、中部、西南、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代表的六大汽車產業集群。我國汽車從年產量不足200萬輛,激增到超過850萬輛,只用了6年時間;如今我國汽車市場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中國在全世界汽車產業排序中已經從第八位升至第三位。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消費國,第三大汽車生產國,第一大潛在市場。
(1)描述我國汽車產業群分布的特點。
(2)為什么說我國會成為世界汽車的第一大潛在市場?
(3)針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現狀,簡述今后的發展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