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反映了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關系,讀該圖回答問題。
(1)填圖:
A________業
B________業
C________業
D________業
(2)據圖,你對旅游業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旅游業相關的行業很多,除了圖中較為緊密的以外,請再寫出3個行業。
A________業
B________業
C________業
(4)旅游業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旅游業與其他行業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黃岡中學作業本 高二地理(上冊) 題型:022
讀“長江三峽旅游資源分布”圖(如圖所示),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1)長江三峽中巫峽顯的景觀特征是
[ ]
(2)圖中反映了我國自然風景區的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屬于人文景觀的旅游資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三峽雄、險、奇、幽之美的欣賞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體會“無一處不可以成詩,無一處不可以入畫”、“山水畫廊”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中學教材標準學案 地理高二(全一冊) 題型:022
讀“我國萬里長城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長城是我國古代軍事防御體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稱世界奇跡的偉大工程之一。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如圖所示),總長6350千米。明代長城不論建筑規模、體系、結構、設施完善和工程技術水平及質量方面都是空間絕后,可謂臻于完善。在建筑結構上由關隘、城墻、城臺、烽火臺四部分結合為防御工程體系。
(1)長城屬于________文化景觀,它的建筑規模、工程技術水平反映了我國古代的________(物質、精神)文化,當時建造它的功能是________。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人們又賦予長城更豐富文化內涵,長城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因此,長城也反映出我國的________(物質、精神)文化。它的功能也發生了變化,現在長城已成為我國重要的________資源,試說明它的旅游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長城這一中華大地雄偉壯觀文化景觀,除了經濟、軍事、政治、社會等人文意義外,它還與我國某些地理界線大致吻合。如它是中國________文化與________文化的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湖南師大附中高二文科意向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資料和圖表(如下圖所示),回答問題。
材料:長江中游的支流南北對稱,一般年份影響我國的夏季風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之間形成的鋒面雨帶,5月份位于南嶺一帶,使長江南岸各支流進入汛期;6月份,鋒面雨帶向北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北岸支流和干流才開始進入汛期。這種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帶自南向北推移的規律,使南岸支流與北岸支流漲水時間錯開,加之沿長江地帶有洞庭湖、鄱陽湖等眾多的湖泊對洪水起著調節作用,干流不致在短時間內出現過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鋒面雨帶在長江流域活動時間過長,并且,長江流域普遍出現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漲水,與上游的洪水同時匯入長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發了特大洪水。
【小題1】一般年份,對長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調節作用的兩個因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小題2】圖中資料2反映的問題是____________,該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解決該問題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1998年夏季,給長江流域帶來暴雨洪澇的天氣系統是__________,導致這次洪水發生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4】資料4反映長江含沙量大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該問題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為解決長江含沙量大的問題,保護源地的生態環境,建立了我國最大的 自然保護區,保護廣大的天然林,并在廣大地區營造__________。
【小題5】長江三峽工程將在______、發電、航運、______、旅游、養殖等方面發揮巨大的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結合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臺灣島每年的水資源總量約為641億立方米,而能利用到的總水量大約只有207億立方米,僅占水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直接“三通”(通郵、通航、通商)全面啟動,兩岸交流掀開了歷史新篇章。
材料三:計劃修建的連接海峽兩岸的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線路有北線、中線,南線三個方案。如圖所示:
臺灣海峽隧道工程三方案比較:
北線方案:福清――平潭島――新竹,長約122公里。
中線方案:莆田笏石――南日島――苗栗,長約128公里。
南線方案:廈門――金山――澎湖――嘉義,長約174公里。
地質狀況比較:
歷史上北線方案末有超過7級的大地震,現今地震活動性一般,僅有5級左右中等地震,頻度較低;南線方案也有5級6級地震。中線方案雖歷史上無超過7級大地震,但一般有5級6級中強地震,現今地震頻度略高。
材料四:一篇臺灣游記中寫道:今天游覽了壯麗驚險的海岸。一路上,只見層層疊疊直向遠處延伸的巖壁,以垂直的角度向海平面急降。筑在斷崖中間的公路,在隧道的阻隔下,斷斷續續出現,如一條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走廊,鑲在猙獰的大理石崖壁上……
(1)試從自然地理角度方面分析臺灣島水資源可利用率低的原因。
(2)分析兩岸直接通航為什么能夠給臺灣運輸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3)根據題中信息判斷:在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工程的三個方案中,為什么首選北線方案?分析建設該工程的意義。
(4)材料四所反映的陡峭海岸應分布在臺灣的哪一地區?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據調查資料顯示,大陸居民愿去臺灣旅游的愿望特別強烈,試從旅游資源評價角度分析該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