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金版1+1同步雙測 高一地理下 題型:0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09-2010學年高二下學期入學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6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材料一 下圖為我國某地景觀圖。
(1)簡要說明圖中M、N、F、P四條小路走向與等高線的關系。
(2)假如圖示區域發生山泥傾瀉,你認為會形成災害嗎?請闡述理由。
材料二 2010年8月7日23時,甘肅舟曲地區發生特大地質災害,遇難1447人,失蹤318人,受傷住院72人,建筑和耕地損失慘重。舟曲位于秦嶺南坡,靠近四川西部,貫穿境內的河流是嘉陵江上游的白龍江。
(3)用已學知識,試分析舟曲地區今年發生特大地質災害的形成條件。
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一直以來是各國政府試圖解決的重大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英國于1601年頒布《濟貧法》,由教會在全國各地設立濟貧院,收容救濟老人、孤兒、殘疾人。1833年,英國頒布《工廠法》,它限制兒童的工作實踐并為兒童提供教育機會。根據《工廠法》……制訂了有關通風、溫度和工作時間之類的規則。根據《失業保險法》……幾乎涵蓋了所有年收入不超過250英鎊的手工勞動者和非手工勞動者。這樣保險涵蓋的范圍就從400萬工人擴大到1200萬工人。依據《老年撫恤金法》的規定,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人享有獲得標準規模的撫恤金(每月5先令)的權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稅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間,英國共建筑了130萬幢公用住宅,300萬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補助。
——《英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社會失衡及其調整》
(4)據材料三,概括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發展演變的主要特征。(6分)
材料四 讓我們再一次發問:我們已經達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夢想的目標了嗎?我們已經找到快樂之谷了嗎?
但是,我們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驗:在這個國家中,我看到數千萬公民——占總人口的重大數目——他們中的大部分此時此刻仍然處于今天所稱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碼的標準之下。……
我看到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損,衣衫襤褸,營養不良。
——1937年1月20日羅斯福總統連任就職演說
(5)從材料四的演說詞中,你能看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社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羅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以解決?
材料五 近兩個月來,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會議確定,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元。
——《人民日報》(2008年11月10日)
(6)據材料五及所學知識,指出中國政府在應對本次危機方面與羅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點?
(7)綜合材料三、四、五,談談你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認識。
材料六:近幾年,由于我國各地房地產價格的持續快速上漲,許多地方的房價遠遠超過了普通百姓的購買力,大中城市的房價更是令人堪憂。
材料七:為解決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對于提振信心、活躍市場、促進住房消費和投資,實現保增長、擴內需、惠民生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以來,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積有較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速度加快,380多萬戶低收入家庭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現了房價上漲過快等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為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會議要求,按照穩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給、加強市場監管、完善相關制度的原則,繼續綜合運用土地、金融、稅收等手段,加強和改善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重點是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穩定市場預期,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
(8)隨著政府宏觀調控力度的不斷加強,不少地方的房產價格開始回落,宏觀調控措施初見成效。請分析房產價格回落對人們生活和房地產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9)結合材料七,用唯物論的知識說明政府是怎樣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隨著臺灣關系的改善,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的歷史與現狀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閱讀 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某省河流分布圖
(1)試描述該省的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2)試分析該省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人口的流動始終沒有停止過,有時還出現大規模的移民浪潮,并帶來了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一系列的變化。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遷徙50萬人戍守五嶺,與越人雜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遷內地居民30萬人到河套以北墾田生產。西漢文景時期,采用免稅、賜爵、贖罪等辦法鼓勵移民北方。 一一摘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材料三 歷史地理學家研究發現……每當寒冷期到來,就會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難,從而進攻中原,繼而導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遷。在人力作為生產力主體的古代,人口的遷移客觀上加速上遷入地生產的發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遷就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 鴉片戰爭以后,大量農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區,成為我國人口遷移的新特點。電視劇〈霍元甲〉就表現了祖籍天津靜海的武術家霍元甲(1861一1910)在上海租界開設武館、打擂比武的生活經歷。
材料五 中國人向海外移民,最早從公元前后開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現了一個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難海外。但從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卻大幅度減少甚至中斷,鴉片戰爭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漸恢復。據統計,現今居住在海外的華僑包括華裔在內的有2300多萬人,其中居住在東南亞地區的占了將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廣東最多,其次是福建。 一一摘自〈文化地理學〉
請回答:
(3)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古代國內范圍的政府移民主要趨向是什么?有何積極作用?
(4)在我國古代發生了多次國內范圍的自發移民,將材料三中揭示的因果關系在下列圖中標示出來。
(5)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近代“大量農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的影響有哪些?
(6)根據材料五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人向海外移民為什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漸恢復”?
材料六 610萬的2009年應屆大學畢業生,構成了中國就業史上蔚為壯觀的一道就業洪流。而這道就業洪流所流經的河床,已經由20年前的寬闊浩蕩,演變為經濟增長模式不平衡和外來危機夾擊之下的愈加崎嶇與逼仄。如何疏導這6l0萬的就業洪流,考驗和改變的,不只是每一個就業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就業期許,也考驗著黨和政府的作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2009年1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確定7項措施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二)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三)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四)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五)強化畢業生就業服務。(六)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七)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
(7)從經濟常識的角度,談談國家重視就業的意義。
(8)運用黨的有關知識,分析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