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2018年9月28日18時2分在印度尼西亞(南緯0.25度,東經119.90度)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此次地震發生于( )
A. 軟流層
B. 巖石圈
C. 下地幔
D. 外核
【2】地震發生時( )
A. 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B. 太陽輻射會增強
C. 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D. 火山會同時噴發
【答案】
【1】B
【2】C
【解析】
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地震波的特點。解題關鍵是清楚地球內部各圈層的深度及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
【1】地殼分為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大陸部分較厚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部分較薄平均厚度為6千米。地幔深度在莫霍面往下到2900千米處,地核的深度在地下2900千米到6300多千米的地心處,根據地殼、地幔和地核的深度,可判斷此次震源的位置。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地幔的厚度在地下33-670km,故A不符合題意;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平均厚度為60千米,而震源深度只有10千米,故B正確;下地幔深度在地下670千米到2900千米處,而震源深度只有10千米,故C不符合題意;外核的深度在地下2900千米到5000千米處,而此次震源深度有10千米,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2】地震波有兩種橫波和縱波,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慢,使人感到左右搖晃;縱波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速度快,使人感到上下顛簸。故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C正確。故選C。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荔枝樹喜高溫高濕,喜光向陽,主要產于我國及亞洲東南部國家。 澳大利亞荔枝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北起16°S南至30°S。澳大利亞的荔枝園,均采用行間距較大植株間距較小的寬行窄株栽培體系,在荔枝收獲季節一般農場需要雇傭約25人進行采摘,荔枝采摘后不易保鮮。完成下面小題。
【1】澳大利亞荔枝空間分布特點會導致( )
A. 亞洲市場潛力大 B. 產量較小
C. 南北方競爭激烈 D. 收獲期較短
【2】寬行窄株栽培體系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果園溫度 B. 增加土壤濕度
C. 利于人工采摘 D. 利于通風透光
【3】在荔枝市場價格低迷的年份農場主會放棄采摘使荔枝自動脫落還田,其原因可能是( )
A. 生產規模較小 B. 空運成本較高
C. 勞動力成本較高 D. 銷售不暢難以保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西藏太陽能應用的投資,西藏有關部門也更加重視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太陽能屬于綠色能源,它的利用不僅是西藏常規能源短缺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對西藏的環境保護也有著積極作用。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關于青藏高原太陽能豐富原因的說法中不相關的是
A. 晴天多,日照時間長 B. 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能削弱作用小
C. 海拔高,氣候寒冷 D. 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較大
【2】除太陽輻射能外,青藏地區的其他能源也很豐富,其中哪一項能源與太陽能無關
A. 柴達木盆地的天然氣 B. 藏南谷地的地熱
C. 高原北部的風能 D. 雅魯藏布江的水能
【3】對于青藏地區積極開發太陽能的意義敘述錯誤的是
A. 減少居民對植被的破壞,有利于生態保護
B. 避免常規能源利用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
C. 增加了藏民的經濟負擔
D. 極大地改善了藏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7月18日至7月24日,國家天文臺在日面上觀測到4個活動區,共發生過7次M級耀斑,其中最大的一次為M7.6級。據此回答下列小題。
【1】該耀斑爆發會使
A. 全球各地普降暴雨 B. 地球上無線電各波段通信中斷
C. 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溫 D. 羅盤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2】下列地區較易觀看到太陽活動產生的絢麗極光的是
A. 北冰洋沿岸地區 B. 青藏高原
C. 赤道附近地區 D. 撒哈拉沙漠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旅游地理)
材料一:桂林旅游資豐富,典型的巖溶地貌賦予桂林“奇山、秀水、異洞、美食”的山水風光,享有“甲天下”的美譽,而桂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則蘊育了古遺址、陵墓、石刻、摩崖造像等多種人文旅游資。桂林以山水風光和人文景觀并重的旅游形象,享譽海內外。
材料二:桂林自駕旅游已呈較強旺勢,外地自駕車以廣東為主,四川、云南、貴州、重慶、湖南、江西其次,體現了桂林自駕車旅游中短程旅游的優勢。
(1)寫出桂林旅游資源的特色。
(2)云南、貴州、湖南、廣東均為廣西自治區鄰省,分析外地自駕游客以廣東省為主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1】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需要逐級提升水位,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 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用水量大
B.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華北平原高
C.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華北平原低
D. 黃河是“地上河”
【2】【2】水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有( )
①可以改變大范圍的氣候狀況
②可以保護瀕危的野生動植物
③可以減少地表水的使用
④可以緩解受水區的生態缺水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3】【3】目前能緩解華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緊張狀況,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有( )
A. 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
B. 推廣噴灌、滴灌,發展節水農業
C. 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
D. 縮減農田面積以降低農業用水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面對日益嚴重的農業污染,人們正在積極采取各種防治措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下面關于農業污染物及其造成的環境污染,搭配不正確的是( )
A. 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農作物和土壤污染
B. 人畜糞便等有機肥料——水體污染
C. 廢舊塑料地膜——白色污染
D. 農業機械粉塵及工業煙塵——大氣污染
【2】能夠防治農業污染的措施有( )
①水體富營養化
②生物防治
③發展有機農業
④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葉,沒有季節之流轉。靜寂的可怖,不僅僅是聲音的靜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脈、村落及整個大地,都毫無變化,讓我失去了時間意識。在這里,雨直直地下來,煙縷垂直地升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文字中描述的現象最可能出現在
A. 歐洲西部 B. 非洲南部 C. 中國西北 D. 馬來群島
【2】“雨直直地下來,煙縷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A. 位于赤道無風帶 B. 雨、煙受重力作用
C. 地轉偏向力為零 D. 受人為因素干擾
【3】推測“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葉,沒有季節之流轉。”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處赤道,太陽高度較大 B. 地處熱帶,全年氣候炎熱
C. 地處雨林,土壤比較貧瘠 D. 地處低緯,沒有四季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時間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從此,“嫦娥二號”開啟了112個小時的奔月之旅,4天后到達距月球表面100千米高度的極軌軌道,開始了繞月探測飛行。回答下列各題。
【1】“嫦娥二號”發射前后地球公轉的速度( )
A. 逐漸變快 B. 逐漸變慢 C. 保持15°/h 不變 D. 接近最慢
【2】“嫦娥二號”奔月期間,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和移動方向是( )
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動 B.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動
C.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動 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